梓岚2017-06-12
在西方,《道德经》的英文译本就有40余祌,除了《圣经》,再没有任何一祌书受到如此重视。
在孔子的名亩远播西方之前.西方少数的枇评家和学者.早已研究过老子,并対他推崇备至。老子的《道德经》即《老子》,早已是中文书中袪译为外文译本最多的书籍,包括40种英译本和9种德译本。
孔子属亍“仁”的典型人物,道家圣者——老子则是“聪慧、渊博、才智”的代表者。这是在公元前136年,汉武帝独尊儒术前,我国学者发表过的观点。
儒道两家的差别,在公元前136年之后,被明显地划分了出来,官吏尊孔,作家诗人则崇老庄。然而,一旦作家、诗人戴上了高帽,却又走向公开欣赏孔子、暗地研究老庄的途径。
这两家最大的差异点是:儒家崇理性,尚修身;道家却持反面的观点,偏好自然与直觉;喜欢抗拒外物,似乎总站在高处,因而更具有吸引力。代表这两种典型思想的人,便是尊崇礼数的孔子和喜欢沆拒外物的自然主义者一一老子。
如果不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变为统治思想;要不是历代帝王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而极力推崇孔子的话,老子极有可能会成为对中国历史影响最大的人物。
有关老子的生平事迹已难详考,就连确切的生卒年月也未曾留下。司乌迁在《史记》里为他作传的时候,已经搞不大清楚了,只是列举了可能与老子有关的几个传说人物,最后只好写下“老子,隐君子也”之类的话。现在传世的《老子》一书,保存了春秋时期老子的若干思想,流传至战国时代最后写完。
老子生活的时代,是巨大的社会变革行将来临的前夕,他身属王朝中央,又具舍多识敏感的头脑,闪而深刻地觉察到了这点,并且从矛盾辩证的哲学髙度,从消极方面论述了奴隶制即将瓦解的现实。
老子首先提出了“道”这个最高的哲学概念,把它作为世界万物产生的总根源及其变化的总规律。为了突出“道”的这种特殊地位与功用,他极力把它描写得玄远幽微,深不可测。他这样描述“道”:“视而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然后它却生天生地,统御万有,亘古而长存。老子“道”的概念的提出,表明古代人们思维水平的一大提高,人们巳经摆脱了只能对个别局部事物的局限认识,进而上升到对世界的一般普遍的整体性全面认识。但他对“道”的描述,却明显地带有唯心主义倾向。
老子又提出“道”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反者道之功’’,即任何事物都具有正反方面的对立及其转化。他不但看到了有无、难易、长短、高下、前后等普遍存在的对立,也看到了它们之间的转化。像:“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但他对于事物运动的矛盾的这种认识,不是为了推动事物的发展,而是得出了用以指导人事的“弱者道之用”的消极原则。
因为他看到盛壮之后,必须走向衰亡,所以他说:“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巳”。就是说有意促成事物的强大,这不合道的原则,因为它无疑加剧了事物的衰亡。相反水是最柔软的,但却无坚不摧。冈此,应该经常使事物保持弱小屈辱的地位、以避免物壮则老、荣显则亡的不好结局。
对于…个人来说,老子劝人以朴素、自然生活为好,应该避免暴力,避免贪财谋权。他认为:人不应该改变这个世界,相反应该尊重这个世界。对于国家来说,从容不迫地工作是最妥善、最英明的政策;法律书上讲了很多法律,制定了许多法律,或者想用残酷的办法执行旧法律,这样只会杞事物弄得更复杂。政府实行高税收的贪欲性的计划及发动战争,是与道德的哲学精神相违背的。
老子的思想后来又被封建统洽者称为“人君南面之术”,这是因为他讲过“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这类话成为后世统治者玩弄阴谋权术的密決、教本,统治者们可以从中汲取有利于统治的策略方术。
如果我们想对老子的思想作进一步研究,最好的办法便是配合庄子来研究,毕竟庄子是他的弟子,也是最伟大的道家代表人物。我们从《庄子》一书中选择精华,尽管有所差异,但他们的主要观点几近一致,这样便不难理解老子思想的意蕴了,
在中国历史上众多的大思想家中,影响最大的当数孔子,但是老子曾得到孔子的敬重,道教的许多原理也渗人到孔学中。当今,全世界的道教教徒数以百万计,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在古代中国,除了孔子,再没有一个能与老子相比的思想家了。
下一节:孔子:儒家思想主要代表人物
返回大全页>>>古代诸子百家圣贤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