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探索发现
  • 野史传闻
  • 历史文化
  • 社会百态
  • 最新专题
  • 成语大全
  • 古诗文
  • 历史上的今天
  • 离思
    【唐代】李商隐
    气尽前溪舞,心酸子夜歌。
    峡云寻不得,沟水欲如何。
    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
    无由见颜色,还自托微波。
    参考资料: 1、郑在瀛.李商隐诗集今注: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446-447 2、黄世中.类纂李商隐诗笺注疏解 第3册:黄山书社,2009:1646-1651 3、李淼.李商隐诗三百首译赏:长春出版社,1990:362-364
    译 注
  •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看罢一阕前溪舞,直让人回肠断气,吟诵一曲子夜歌,心里好不酸苦烦忧。
    巫山的行云到哪里去寻觅,像沟水般东西分流,也让人无可奈何。
    朔雁一只只飞来,却不见传来音讯,湘江上一株株斑竹,有多少眼泪洒在上头。
    可怜我总也见不到他的容颜,只有把一腔衷情,寄托给这江上的微波。

    注释
    前溪舞:六朝时吴地舞曲。
    子夜歌:晋乐曲名。相传是晋女子子夜所作。后人更为四时行乐之词,谓之《子夜四时歌》。
    峡云:三峡山高云低,传巫山神女在焉,此借指巫山神女。
    朔雁传书:指苏武以雁传书之事。
    湘篁(huáng)染泪:传说舜南巡,死于苍梧之野。他的两个妃子哭舜,泪滴竹上,遂生斑点,所以称湘妃竹。篁:泛指竹子。
    颜色:容颜,面色。
    托微波:言无路可通,故借诗以通情愫。

    参考资料: 1、郑在瀛.李商隐诗集今注: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446-447 2、黄世中.类纂李商隐诗笺注疏解 第3册:黄山书社,2009:1646-1651 3、李淼.李商隐诗三百首译赏:长春出版社,1990:362-364
  • 创作背景

      此诗是李商隐在大中二年(848)夏初离桂北归留滞荆湘时所作。因为桂管观察使郑亚远贬循州,同时令狐绹内调召拜考功郎中,急需人才,李商隐故作此诗与令狐绹。

    参考资料: 1、王锡柱.李商隐诗选浅释: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128
  • 赏析

      这首诗表面上如诗题所明,是写离思,主要抒写别后相思的人熬苦况,怨恨离人的不通音讯,写得情调悲怆。

      首联隐写情人离去后主人公的心酵气绝。《前溪舞》和《子夜曲》皆为悲伤的作品,是被遗弃者的哀怨之作。这里引入诗中,隐是离思之苦,心里有担心被遗弃之痛。颔联仍化用典故,写难以寻觅爱人踪影、东西分离相隔如沟水东西分流而无可奈河的痛苦心理。此联运用典故和隐实写景巧妙融合,不露痕迹,从字句看就是写实景,是看不出用典的,这是李商隐诗用典得心应手的表现。颈联写书信断绝。和主人公的以泪度日,化用湘妃竹的典故渲染伤心痛苦至极。结联仍作希冀之词,一片深情希望通过江水给恋人捎去自己的问候。

      此诗,“为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是李商隐借失恋女子寄意而为,前六句极写自己的凄苦,第七句一转,第八句仍作希冀之词,希望令狐绹能加以提拔。怨而不怒,哀而不伤,读来荡气回肠,久久不能自已。

    参考资料: 1、李淼.李商隐诗三百首译赏:长春出版社,1990:362-364 2、邓中龙.李商隐诗译注·第2卷:岳麓书社,2000:662

中国历史网版权所有   网站邮箱:huzcc@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