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岚2018-12-07
港珠澳大桥超级工程建设9年,背后发生了哪些故事?港珠澳大桥建设者们是如何实现奇迹的呢?
苏权科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港珠澳大桥是一项超级工程,刚开始建设时,很多条件都不具备建成这条桥,经过大桥建设者的努力,不仅推动工程前进,而且带动了很多新行业的发展、技术的创新。
自港珠澳大桥动工以来,超过200多家公司企业、2万多名施工人员参与工程建设,科研队伍人员超过一千多人。仅由交通运输部组织实施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研究参与单位就有21家企事业单位、8所高等院校、科研队伍人物超过500人,共设5大课题、19个子课题、73项课题研究,取得项目创新工法31项、创新软件13项、创新装备31项、创新产品3项,申请专利454项。
“一系列研究成果大范围应用于港珠澳大桥建设,解决了工程推进中的重点难题,对我国大型跨海通道工程技术进步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局长朱永灵说。
建设过程中涌现出很多动人故事。港珠澳大桥标志性人物、岛隧工程项目负责人林鸣在手术后不顾个人安危,赶回施工现场亲自指挥沉管隧道的沉放;港珠澳大桥初步设计负责人孟凡超在手术完没有脱离生命危险的情况下,仍坚持与同事讨论设计问题,当谈及这些经历时,“我们当时没想这么多,情怀,我们是有大桥情怀、国家情怀的。”当南都记者询问当时是什么信念支持他走下病床坚守岗位时,孟凡超如是说。
朱永灵说,在大桥建设中,类似的案例很多,工程进入关键时刻,大桥CB02标段黄新明同志在得知父亲过世的消息后,依然坚持完成一项重要方案才离开,“当时在座的香港顾问都很感动,事后香港顾问与我们谈起这件事时,眼里还噙满泪花。”
正是这种舍我、忘我的精神有力推动了大桥建设。苏权科说,大桥的建设不仅提高了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并且使我国的隧岛桥设计施工管理水平走在世界前列,深埋沉管隧岛技术、海中人工岛快速成岛技术、海洋混凝土耐久性等十余项世界领先的关键技术,已经在如深中通道、海南三亚机场等项目和挪威、塞尔维亚等国家得以应用,“中国智慧”、“中国制造”也走出国门,在世界范围产生巨大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