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寒潮形成的原因与寒潮的类型

相形2019-06-03

寒潮简介

寒潮是指冬半年来自极地或寒带的寒冷空气,像潮水一样大规模地向中、低纬度的侵袭活动。

寒潮袭击时会造成气温急剧下降,并伴有大风和雨雪天气。对工农业生产、群众生活和人体健康等都有较为严重的影响。

中国寒潮形成的原因_中国寒潮的类型_中国历史网

侵入我国的寒潮,主要是在北极地带、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以及蒙古国等地暴发南下的冷高压。这些地区,大多是分布在北极地带。

冬季长期见不到阳光,到处被冰雪覆盖着,停留在那些地区的空气团好像躺在一个天然的大冰窖里面一样,越来越冷、越来越干,当这股冷气团积累一定的程度,气压增大到远远较南方高时,就像贮存在高山上的洪水,一有机会,就向气压较低的南方泛滥、倾泻,这就形成了寒潮。


中国寒潮形成的因素

寒潮是冬季的一种灾害性天气,群众习惯把寒潮称为寒流。所谓寒潮,是指来自高纬度地区的寒冷空气,在特定的天气形势下迅速加强并向中低纬度地区侵入,造成沿途地区大范围剧烈降温、大风和雨雪天气。这种冷空气南侵达到一定标准的就称为寒潮。

地理因素

中国位于欧亚大陆的东南部。从中国往北去,就是蒙古国和俄罗斯的西伯利亚。西伯利亚是气候很冷的地方,再往北去,就到了地球最北的地区——北极了。那里比西伯利亚地区更冷,寒冷期更长。

中国寒潮形成的原因_中国寒潮的类型_中国历史网

影响中国的寒潮就是从那些地方形成的。位于高纬度的北极地区和西伯利亚、蒙古高原一带地方,一年到头受太阳光的斜射,地面接受太阳光的热量很少。尤其是到了冬天,太阳光线南移,北半球太阳光照射的角度越来越小。

因此,地面吸收的太阳光热量也越来越少,地表面的温度变得很低。在冬季北冰洋地区,气温经常在-20℃以下,最低时可到-60℃——-70℃。1月份的平均气温常在-40℃以下。

在北极地区由于太阳光照弱,地面和大气获得热量少,常年冰天雪地。

到了冬天,太阳光的直射位置越过赤道,到达南半球,北极地区的寒冷程度更加增强,范围扩大,气温一般都在零下40℃—50℃以下。范围很大的冷气团聚集到一定程度,在适宜的高空大气环流作用下,就会大规模向南入侵,形成寒潮天气。

由于北极和西伯利亚一带的气温很低,大气的密度就要大大增加,空气不断收缩下沉,使气压增高,这样,便形成一个势力强大、深厚宽广的冷高压气团。当这个冷性高压势力增强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像决了堤的海潮一样,一泻千里,汹涌澎湃地向中国袭来,这就是寒潮。

每一次寒潮爆发后,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就要减少一部分,气压也随之降低。但经过一段时间后,冷空气又重新聚集堆积起来,孕育着一次新的寒潮的爆发。


来源地区

冷空气的源地:新地岛以西洋面上;新地岛以东洋面上;冰岛以南洋面上。

寒潮关键区:据中央气象台统计资料,95%的冷空气都要经过西伯利亚中部地区并在那里积累加强,这个地区就称为寒潮关键区。

中国寒潮形成的原因_中国寒潮的类型_中国历史网

寒潮路径

寒潮入侵中国的寒潮主要有三条路径:

西路:从西伯利亚西部进入中国新疆,经河西走廊向东南推进。

中路:从西伯利亚中部和蒙古进入中国后,经河套地区和华中南下。

东路:从西伯利亚东部或蒙古东部进入中国东北地区,经华北地区南下。

东路加西路:东路冷空气从河套下游南下,西路冷空气从青海东南下,两股冷空气常在黄土高原东侧,黄河、长江之间汇合,汇合时造成大范围的雨雪天气,接着两股冷空气合并南下,出现大风和明显降温。


中国寒潮的类型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的寒潮年鉴将冷空气过程分为全国性寒潮、区域性寒潮、强冷空气、一般冷空气四级。

全国性寒潮:凡日平均气温的过程总降温10℃,负距平的绝对值5℃的站点数,北方至少有32站,南方至少有13站;或南北方达到上述影响强度的总站数超过40站,同时过程总降温7℃,负距平的绝对值3℃的总站数超过90站,则作为“全国性寒潮”。

中国寒潮形成的原因_中国寒潮的类型_中国历史网

区域性寒潮:凡日平均气温的过程总降温10℃,负距平的绝对值5℃的南北方站点数超过20站,同时过程总降温7℃,负距平的绝对值3℃,南北方站点数超过40站的,则作为“区域性寒潮”。

强冷空气:凡同样影响强度的站点数达到区域性寒潮标准的一半以上时,则作为“强冷空气”

一般冷空气:凡同样影响强度的站点数达到强冷空气标准的一半以上时,或日平均气温的过程总降温7℃,负距平的绝对值3℃的总站数超过20站;或虽未达上述标准,但造成了一定灾害的过程,一律作为“一般冷空气”。

地面图上冷高压的强度;高空图上冷中心的数值;高空锋区强度;冷区范围和冷平流强度;地面图上冷锋强度冷锋后降温程度;冷锋后变压中心强度;锋面附近其它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也可间接说明寒潮强度。


更多关于自然现象的内容和常识请通过关注自然标签或自然常识专题查看。

标签: 自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