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北大那些年的相爱相杀

鹤行长川2020-01-15

中国最好的大学

平日里,你可能只知道“清华”和“北大”?

其实他们在互黑和自黑的时候还有很多好玩的名字,比如北大叫“圆明园职业技术学院”、“中关村应用文理学院”;而“五道口职业技术学院”、“五道口体校”都是在说清华。

当然,更有名的叫法就是互称“隔壁”,还有“P大”(Peking University,北京大学)和“T大”(Tsinghua University,清华大学)。

如果问他们,中国最好的大学在哪里?

清华学生会回答你说:“出北大东门,往西走400米。”

同样,北大学生也会脱口而出:“出清华西门,往东走400米。”

两校并一校,西南有联大

从历史沿革的角度来看,北京大学诞生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第一个以“大学”之名创办的学校,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1912年5月3日,京师大学堂改称北京大学校,严复为首任校长。

清华大学则诞生于1911年,依托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因北京西北郊的清华园而得名,初称“清华学堂”,是清政府设立的留美预备学校,翌年更名为“清华学校”;为尝试人才的本地培养,1925年设立大学部,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

两校在历史上也的确是相亲相爱,1937年清华与北大、南开联合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紧接着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西南联大大师辈出,仅存在8年,却从中走出了2位诺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元勋、171位两院院士。

美景与“奇观”

初秋金色的银杏大道、小雪中的荷塘月色、夏天青青葱葱的水木清华、和老校徽上一模一样的闻亭校钟、慵懒睡着的猫咪“老馆长”、上世纪60年代的主楼……

清华园里不乏美景,而活力洋溢的学子们,更是难忘那段青春记忆。

北大同样有“一塔湖图”的经典校园美景,朗朗书声,曲折小径,杨柳依依,水光粼粼,不知道寄托了多少年轻人的梦想。

当然,除了美景也有好玩的“奇观”。

在北大校园走,路过地标式建筑物大礼堂前的草坪,会看见西南角有一尊日晷,日晷上刻着清华的校风——“行胜于言”。

两校自黑和互黑的时候,常说这校风其实就是时下流行的那句话:“You can you up,no can no BB.”

同样,在北大校内也有这种“奇观”。

一尊写意的字母“D”和“S”的雕塑,本意为德先生与赛先生,也就是民主与科学。

后来也被笑称为“科学顶个球,民主连个球都不顶。”

美食记忆

清华的食堂是出了名的好吃:麻辣香锅、小桥烧烤,没吃过就不算真正的清华人;

酸奶、酸梅汤、冰淇淋,原汁原味的“清华牌”;炒铁板、老碗鱼、海南鸡饭、麻辣烫,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吃不到的;清青披萨、清青快餐、清青永和、清青小火锅,一系列的校内美食让你志得“肚”满。

那同样,康博思的鸡腿饭、松林的包子也成为北大人必吃的美食了。

除此之外还有农园一层物美价廉的甜筒、燕南园的干烧肉、学五的麻酱花卷、小白房子的麻辣烫和炸鸡块、博实的凉皮、艺园宵夜的烤猪手……

有趣的是,两校的美食记忆因为可以互相进对方大门的校园卡而联通为一家,更不用说还有“西门烤翅”“小吊梨汤”这样两校群众喜闻乐见的校外美食了。

夜袭清华与夜袭北大

在BBS时代,曾经有一篇广泛流传的网帖,是由北大学生写的“夜袭清华”。

帖子内容无非是说自己和同学骑车夜游清华园,黑了一下清华的女生少、荷塘小、东门朝南等问题。

此后,夜游清华同学如法炮制,写了一篇“夜袭北大”,但不同的是,标题中加了一个“(未遂)”。

文章短小有力:“看了隔壁同学写的一篇‘夜袭清华’的游记,突然想去夜袭北大。可我转念一想,天气闷热不好好在宿舍里吹空调,反而跑出去骑车,岂不是头被门夹了!于是未遂……”

现在呢,北大也有了空调,BBS时代也一去不复返,只有那些笑过的段子还存留两校人的心间。

“扫地僧”

曾任清华校长的梅贻琦先生,关于大学,他有一名句:“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大学之大,非大楼之大,乃大师之大。)

在大师倍出的环境之中,清华北大也不乏“扫地僧”一样的人物。

清华最有名的应该是一位厨师,被称为“馒头神”的张立勇自学英语,凭借托福630(满分670)的高分,走上了出书、教育之路。

而另一位清华“保安哥”贾作胜,同样是凭借自己的努力考取了山东师范大学,成为驻首都高校保安系统20年来唯一通过自学考上大学的保安员。

北大学霸保安队也是这样神奇的存在,据新华社报道,过去20年,北大保安队先后有500余名保安考学深造。

他们中,有人通过成人高考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有的被北京大学法律系(专科)录取,纷纷通过自己的努力,活出了人生的精彩。

北大有胡适之,清华有体育馆

这句话是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回忆其当年流行的一种说法。

的确如此,胡适对于北大的引领作用不用多说。

1932年,他曾在北大学生毕业典礼上给学生开出三种“防身的药方”,勉励学生“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多发展一些非职业的兴趣、总得有一点信心”。

而相对应的,体育对于清华学生的作用也不容小觑。

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里,清华园里每到下午4:30都会响起这样一段广播——“同学们,课外锻炼的时间到了,走出教室,走出宿舍,参加体育锻炼,争取至少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

时任校长蒋南翔1957年提出的“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口号已经成为了清华体育传统和体育精神的象征。

哪怕到了西南联大,马约翰也仍在领着学生们在雨中跑步、训练,因为他深知,体育锻炼能给他们强健的体魄,更给他们坚毅的精神。

其实,说了这么多关于清华北大的相爱相杀,最后的真相反倒是“打是亲,骂是爱”的浓情。

就像剑桥牛津互称对方"there"一样,正是互黑让他们更亲密,正是“隔壁”让他们成为了清华北大。

标签: 清华 北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