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二2019-06-11
9月1日,法国舰队移至台湾洋面,孤拔本人把旗舰由“窝尔达”号移到“凯旋”号上,9月13日,刘铭传向北京电告军情,法军已集结4000多人,军舰10余艘,台湾形势危急万分,速请南北洋增援。但由于敌人封锁,援军迟迟不能来。
29—30日,法军做好了进攻的一切战略部署,于是10月1日至5日,又有了第二次基隆大战和撤基保沪以及淡水(沪尾)保卫战(后文详述)。这是孤拔与刘铭传的正面交锋,孤拔虽然占领了基隆,在国内媒体上也炒作了一番,但他很快就发现,基隆就像是一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煤矿已被破坏,军队陷在海滩无法向前推进。
他本人也像一只骄傲的大公鸡钻进了鸡笼(基隆也称鸡笼),进了刘铭传的套子。但他当然不甘心,一是1月20宣布,自10月23日起全面封锁台湾海峡,切断大陆与台湾的补给线;二是率舰队北上,寻求机会与前来支援南北洋舰队主力决战,准备将其聚而歼之。
为了打破法军对台湾的封锁,11月1日,清政府批准了接替张佩纶督办福建军务的钦差大臣左宗棠(当时驻在江宁)的建议,命南洋派出军舰5艘,北洋派军舰4—5艘,在上海会齐,等到帮办军务大臣、水师老将杨岳斌从汉口赶到后,统带前往闽台海面。
但是左宗棠这一建议事前并没有和近在咫尺的南洋大臣兼两江总督曾国荃商量,曾极为不满,也不愿意把南洋主力派去作战,表示只能派出“开济”、“南瑞”、“南琛”三舰;李鸿章也不愿意调派北洋兵舰,在向总理衙门转法曾国荃的报告时,说北洋也无船可派。这一拥兵观望的态度,受到了廷旨的严厉申斥。
五、死于澎湖
在朝廷重压之下,曾国荃只能从命,派出长江水师总兵吴安康,统带南洋五舰(另加“澄庆”、“驭远”),李鸿章也拟派林泰增、邓世昌管带“超勇”、“扬威”两舰南下。
1月26日,南洋五舰驻泊浙江南田、31日泊玉环,2月初一直在温州洋面徘徊。孤拔得知消息,把封锁台湾洋面的任务交给利士比,于2月3日亲自率领“巴雅”号、“侦察”号、“益士弼”号、“梭尼”号赶往马祖澳,并命令“尼埃里”号、“凯旋”号前来会合,2月6日下午,“杜居士鲁因”号也赶到了。
7日,7舰向北截击,一直驶抵吴淞口外。10日,南洋分舰队退驶定海,11日回到吴淞口,12日复过定海。法国舰队因燃料不足,“杜鲁士居因”号于10日退回基隆。
2月13日,法国舰队在檀头山洋面发现南洋分舰队的踪迹,开始追击,南洋各舰均无斗志,一退再退,逃入镇海口招宝山附近,于是在3月1日及以后的数天里,发生了著名的镇海保卫战,孤拔据说在与口岸炮台的对射中受了伤(已被黄振南考证否定),3月28日退到澎湖并占据。
由于在基隆进退两难,孤拔最后死在澎湖,结束了他的一生。从某种意义上说,他是被刘铭传拖垮的。
当然,本国政府对他的军事战略未能充分接受(一国对华用兵,实力不足也是一大原因),他无法长驱直入渤海湾京畿心脏地带,也是一个原因。
孤拔是怎么死的
1885年6月11日,在《中法新约》签订之后的第二天,法国远东联合舰队司令孤拔(Courbet)在铁甲舰巴雅号(Bayard)上自己的房间内死去。
关于孤拔之死因,当日中法之间就各执一词,中方大多称孤拔是在战斗中受伤不治,法方则谓是由于疾病。中方虽然坚称孤拔为炮火所伤,伤重而死,但是关于具体受伤地点和由何人发炮所致也是众说纷纭。从福建到浙江沿海,都宣称自己在战斗中击伤乃至击毙了法国舰队司令。
法国方面的记载则一致表示,孤拔由于劳累引发旧疾,属于病死。至于是什么病,倒也有不少说法,有的说是肝病,有的说是曾得过赤痢,还有的说是“痰症”。
看了以上的介绍是否对孤拔更加了解了呢,更多世界名人传记请关注世界历史栏目及世界名人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