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岚2018-10-18
从隋塔下方过七佛塔进国清寺,必经一亭一桥,亭子名字叫寒拾亭,桥被称作丰干桥。这座亭子为什么叫做寒拾亭呢?要论亭子名字的来历,肯定离不开国清寺内的两个高僧的事迹,他们就是寒山、拾得。相传唐代时,隐居在天台寒岩的诗人寒山(也称寒山子),一天离寒岩到国清寺,半路上听到婴儿的啼哭声,闻声寻去,只见路旁草丛中遗弃着一个婴儿。寒山将他抱在怀中,说来也怪,这个婴儿见风就长,一条岭还没有走完,婴儿已长成了小孩。
寒山问他为何被弃路旁,小孩说等候诗仙。问他的名字,他说没有名字。寒山因其拾自路旁,就给他取名为拾得。以后,这条小岭也叫做拾得岭。寒山和拾得来到国清寺,只见古刹庄严,香客如云,一派鼎盛兴旺之象,就舍不得离去,要求方丈让他们留在寺里烧火做饭。
寒山与拾得在寺中形影不离,情同手足。一年,有位越州汪氏,由女儿芙蓉陪同来寺进香,不料在寺中一病不起,临终前叫芙蓉请来寒山、拾得两人,对他们说:“眼看病已难愈,我把芙蓉托付两位,望你们今后以手足相待,希望你们中的一个能与她结为夫妻……”从此以后,两人待芙蓉更是情同手足,拾得与芙蓉年龄相仿,后渐生爱慕之情,而有的人见寒山年长无妻,却希望寒山与芙蓉结成夫妻。
一天清早,寒山砍柴回来,见芙蓉的房里点着灯,感到有些奇怪,走近窗边一听,原来芙蓉在伤心地哭,拾得正在旁劝说。寒山正准备进去问个究竟,只听拾得对芙蓉说:“芙蓉,不要哭了,我们暗暗相好,寒山并不知道,他如果知道了,一定会成全我们的。我和你虽然不能结为夫妻,但你永远是我的好妹妹。”寒山一听,才知拾得与芙蓉早已相爱,当即打定主意,离寺远走,以成全他们两人。寒山走出小院一想,自己不明不白地离去,一定要把拾得、芙蓉急坏,又转身回到院里,拿起一块石头,在墙上画了一个光头和尚,旁边留了一首五言诗:“相唤采芙蓉,可怜清江里。……此时居舟楫,浩荡情无已。”写完后,就悄悄地出走了。
拾得、芙蓉不见寒山回来,好生奇怪,后来看见墙上的诗和画,才知道他出家做和尚去了。拾得说:“我一定要把他找回来,哪怕找到天涯海角。如果找到了,我与他一起出家,如果找不到,我也不回来了。”芙蓉听罢,知道寒山拾得的真情厚谊,只好哭着与拾得分别。拾得为了寻找寒山,不管山高路远,最终找到了寒山。
国清寺僧人为了纪念这两位情同手足的高僧,特意建造了一座亭子,并将寒山、拾得两人的姓合而为一作为亭子的名字。此外,在我国民间寒山和拾得被称作“和合二仙”,是相亲相爱、情深义重的象征。
丰干桥离寒拾亭不远,桥下清流潺潺,桥头有石狮守护,显得古朴庄严。丰干桥又是如何得此名的呢?这里也有典故。丰干出身唐代官家,父亲做过尚书,他虽是官宦子弟,却出家做了和尚。他穿着破烂衣衫,在国清寺里当舂火僧,与寒山、拾得相亲,后人称他们三人为“三贤”。
当时有个叫闾丘的对上吹牛拍马、对下心狠手毒的贪官,他患了一种恶疾,浑身作痛,到处求医都没有医好。这一年,他出任赤城郡(今台州)刺史,上任途中遇见丰干,丰干用一碗水消除他的病痛,闾丘又惊又喜,知道丰干不是一般的和尚,赶忙相问:“本官前去上任,未知仕途如何?”丰干说:“此去赤城,你定要拜谒文殊、普贤两位仙人。”闾丘又问:“不知文殊、普贤住在何处?是何模样?”丰干说:“在天台山国清寺,只怕你到了那里见之不识,识之不得。”说罢就扬长而去。
闾丘到赤城后,即去国清寺,在桥上碰见寺僧道翘,便问:“请问文殊、普贤两位仙人可在寺中?”道翘不解其意,回答说:“寺里并无仙人。”闾丘又讲了两个人的容貌,道翘想了一想说:“噢!你要找这两个人吗?正在伙房里烧火。”
闾丘赶到伙房,只见有两人在灶下谈笑,相貌与丰干说的一模一样,便恭恭敬敬地拱手道:“两位可是文殊、普贤仙人?”寒山、拾得听了哈哈大笑,连声说:“丰干饶舌,丰干饶舌,我等贫贱,非神非仙,与官人无缘,请出,请出。”说罢,两人拍着双手,不别而去。闾丘被弄得目瞪口呆,霎时间身上的病痛又发作起来。这就是流传在这里的“丰干戏闾丘”的故事。国清寺的僧众们为了纪念丰干不畏权贵的高僧品性,便将进出国清寺的这座重要的桥称作“丰干桥”,以提醒所有修行的僧人,不要有趋炎附势的世俗之举,一旦有了这样的念头就应该马上到这座桥上去反思,以便能修成正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