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岚2018-10-23
普陀山经过历代的兴废,除建有普济、法雨、慧济三大寺外,还有七十余庵和许多茅蓬,世称“海天佛国”。普济寺号称“佛国第一大寺”,既然如此,那它有哪些过人之处呢?
普济寺又名前寺,占地3700多平方米,共有十殿、十二楼、七堂、七轩计231间,建筑面积11400平方米。沿中轴线依次筑有山门、御碑亭、天王殿、大圆通殿、藏经楼、方丈殿、灵鹫楼,主殿两旁有普门、文殊、普贤、地藏四菩萨配殿。
普济寺的山是一个石牌坊,四柱三门,正山门平时关闭,山门高约20米,柱上横眉雕刻有精致的云绫和石葫芦。坊内北侧,树一石牌,上书“文武官员军民人等到此下马”,据传这是某位皇帝下达的圣旨,以示对观音菩萨崇敬。
御碑殿,在山门内,有明万历、清康熙时的御碑三块,正中一块为雍正所书御碑一方,碑文记载普陀山历史,碑额上雕龙栩栩如生,书法简洁遒劲。碑立于3.5吨重的赑屃上,赑屃昂首伸颈,眼珠能转动,可见其雕刻之精。
进入山门的第一座殿宇是天王殿,天王殿亦称“金刚殿”,面宽五间,进深四间,重檐歇山顶。进门迎面是弥勒菩萨,光光的脑袋、一张笑眯眯的面孔,袒胸露乳,盤膝而坐,一手拿一只布袋,据说他能将世人一切苦难装入布袋之中。佛像两旁有一副对联:“慈颜含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腹可容容世间难容之事”。殿后有香樟八株,直径0.8—2米多,枝繁叶茂,遮盖了整个庭院。
大圆通殿是普济寺的主殿,“圆通”是观音菩萨别号,这座殿供奉的正是观音菩萨。殿堂宏大巍峨,殿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重檐歇山顶,黄琉璃顶,九踩斗拱,门心板雕二龙戏珠。大殿可容数千人,有“活大殿”之称。
殿内正中端坐高达8.8米的观音菩萨,全身金黄,眉清目秀,慈祥含笑,身边站立着善财和龙女,神态天真活泼,令人喜爱。东西两壁又各塑有十六尊服饰不同、形态各异的菩萨,称“观音三十二应身”,即观音以不同身份教化世人时的现身说法形象,加上中间供的观音佛身,一共三十三位化身。这种塑法是观音道场的独特之处。
主殿两旁建有配殿,东首文殊殿,供奉应化于五台山的文殊菩萨;西首普贤殿,供奉应化于峨眉山的普贤菩萨。大圆通殿后的法堂配殿,供奉应化于九华山的地藏菩萨。这样排列,把中国四大佛山的主佛,都集中在一起了,宾主相比,使“第一佛国”普陀山主佛观音菩萨显得更为突出。
普济寺后湾有真歇庵遗址,为开山祖师真歇和尚修静处。多宝塔坐落在普济寺山门的左侧,由孚中禅师募建于元代元统二年(1334年),取《法华经》“多宝佛塔”之义而定名。建塔时曾得到江南藩王宣让捐银千锭,故又名太子塔。塔全用太湖石砌成,呈方形,共六层,高32米。第二层之蟠龙柱,体态雄健,纹饰线条流畅。以上三层,塔身每面镌有佛像一尊,全跏趺坐式,形象生动。整座建筑造型别致,雕工精巧,具有浓厚的元朝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