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二2019-06-18
地震预警简介
地震预警,是指在地震发生后,利用地震波传播速度小于电波传播速度的特点,提前对地震波尚未到达的地方进行预警。
一般来说,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是每秒几公里,而电波的速度为每秒30万公里。因此,如果能够利用实时监测台网获取的地震信息,以及对地震可能的破坏范围和程度的快速评估结果,就有利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之前的短暂时间发出预警。
地震预警的原理
地震的成因是由于地下几公里至数百公里的岩体发生突然破裂和错动。而这些破裂和错动释放的能量又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辐射出去。地震波是一种机械波,具有一定的传播速度,当地震发生后,要等相应的地震波传播到人所在的位置。这个时间差给地震预警留下了空间。
地震发生时,首先出现的是上下震动的P波,震动幅度较小,要过大约10秒到1分钟时间,水平运动的S波才会到来,造成严重破坏。地震预警就是利用地震发生后,P波与S波之间的时间差。
原理上,在距离震源50公里内的地区,会在地震前10秒收到预警信息;90-100公里内的地区,能提前20多秒收到预警信息。根据数据准确估计震级、震中位置以及快速估计地震对预警目标的影响等。
地震预警的意义
地震预警的主要意义在于为人们避险提供更多时间。
地震发生后,房屋从开始晃动到倒塌的平均时间大约12秒。最新的预警科技提供逃生和避险的时间可以超过30秒。有了预警系统后,预警时间增加了,判断决策时间减少了,避险时间以大大增加。但是避险时间的长短根据震中离用户的距离不同而不同,据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介绍,预警时间大概等于“震中离用户的距离(公里)/4”或者“震中离用户的距离(公里)/350-6”。
相关研究表明,地震预警时间为三秒,伤亡率可减少14%;预警时间为10秒,伤亡率可减少39%;预警时间为20秒,伤亡率可减少63%。从这个数据来看,增加预警时间是非常有意义的。
例如,2014年8月4日云南鲁甸6.5级地震发生后,距鲁甸58公里处的四川云南县民众,在地震波到达前十秒接收到预警信号。
看了以上的介绍是否对地震预警的原理和意义更加了解了呢,更多地震相关知识请关注探索发现栏目及自然探秘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