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是鹿邑 另一说涡阳 老子究竟是哪里人呢

梓岚2019-09-03

老子涡阳说

九龙井:老子故里有两大独特景观,流星园和九龙井。据《正统道藏·犹龙传》和多种典籍记载,老子诞生时,“洵水”上空出现千古奇观,“万鹤翔空,飞龙吐水,以浴圣姿,龙出之处,因成九井”。

《七真祖师列仙传》描述甚详,言四大真人刘长生、王玉阳、谭长真和郝太古寻到太上老子降生处,“见有九井并环着一座八角亭,亭边有株李树,相传太上生于李树下;四人步入亭内,亭中间有座石碑记着降生之事。”在叙述了太上出生时“九龙吐水,沐浴其身,所浴处遂成九井”之后特别强调:“其地神异载于经史,历有考证,非无据也。”

老子故里鹿邑说_老子故里涡阳说_老子故里是鹿邑还是涡阳_中国历史网

上世纪90年代,在当地村民的带领下,考古人员果然在村内寻找到九口井。

郑店行政村村支部书记马平生说,考古人员找井时,他一直陪伴着。根据村里老人回忆,很快找到8口井。当时,有些井仍在使用,有的埋没在墙下。最后一口井,询问多人,一位80多岁的老人才回忆出来,井在塘下面。天旱时,挖塘取水,井就沉在塘底了。

涡阳县文物管理所副所长刘书平说,1992年将塘内的水抽干,泥清理出来后,井就出来了。井边是用陶制瓦圈拼在一起,一共17层。井底清理出数十片春秋时期的红陶片。考古人员确定,该井是春秋时期的井。其他8口井,有3口现代修理过,5口宋代曾重新修筑。

史料记载,每井有一小亭,井口之上为石刻蟠龙井圈。九井之间,用曲桥相连,井浮水中。并另有一座小亭,亭内立一块大型石碑,记述老子降生之事和九龙井的来历。

如今,因资金有限,当地只在最古老的春秋瓦圈井上建以六角井亭,亭上书有“华夏第一井”字样。记者在现场看到,该井立在水塘边,水塘仍然存在。井旁边有村民居住,他们将此作为休闲场所。

九龙井环列于流星园内,为老子出生地。如今,涡阳不仅勘查出流星园旧址,还出土了“古流星园”石匾额一块。

老子故里鹿邑说_老子故里涡阳说_老子故里是鹿邑还是涡阳_中国历史网

老子鹿邑说

太清宫:现存明清时期遗址

记者在鹿邑太清宫看到,该遗址现存有明、清或民国时期修建的太极殿、三圣母殿、娃娃殿等,其余建筑均为2004年后重建。

对于太清宫的历史,鹿邑的说法与涡阳的介绍大体相同。鹿邑太清宫始建于东汉延熹八年。当时汉桓帝刘志尊老子李耳为道家鼻祖,在其诞生地建“老子庙”以进行祭祀。唐高祖李渊尊老子为李姓始祖,并以“老子庙”为家庙,亲赴鹿邑祭拜。唐玄宗李隆基两度拜谒“老子庙”,更其名为“太清宫”,他还将祭祀老子母亲的“李夫人祠”更名为“洞霄宫”。

北宋真宗赵恒即位后,对老子尊崇有加,他在大中祥符七年亲赴太清宫,大兴土木,进一步扩大太清宫、洞霄宫、明道宫的面积,至此,太清宫的建筑规模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峰,至今仍立在洞霄宫前的《先天太后赞》碑,是真宗皇帝亲笔所书。此碑高8米、宽2米,重50多吨,为现今中国国内道教同类碑刻之最。

太清宫于唐末毁于兵火,几成废墟。宋、金、元时都重修。韩林儿在亳州称帝,下令拆太清宫之材,运亳州盖宫殿。明万历七年(1579年),再次修缮太清宫。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由道圣等人募资重修,七年始成。

近代太清宫又毁于战乱,现仅存前宫太极殿、后宫三圣母殿、娃娃殿及唐碑一通、宋碑两通、金碑一通、元碑三通、清碑一通。

老子故里鹿邑说_老子故里涡阳说_老子故里是鹿邑还是涡阳_中国历史网

明道宫:传为老子传道之地

明道宫景区位于鹿邑县城东北隅,与太清宫东西相望。该景区以紫气大道为界,分为两部分,紫气大道南为弘道苑,北为明道宫。

大清光绪版《鹿邑县志·古迹·明道宫》记载:“明道宫在东门内升仙台前,唐名紫极宫”。唐天宝二年(公元743年)为太清坛。到了唐代,随着皇室对老子尊崇有加,即以老君台为中心,形成规模宏大的建筑群,以后历经宋元明清各代均有增建,可惜又多次毁于兵火战乱中。

2005年,鹿邑县委、县政府依据唐、宋时的规模恢复重建明道宫。明道宫景区占地1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

主要景点有迎禧殿、众妙之门牌坊、弘道苑、玄元殿、文昌阁、老君台、腾云阁、弘道苑等建筑。其中,老君台200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老君台:传说中的老子升仙处

鹿邑县明道宫内的老君台,为鹿邑独有的一大景观。老君台,为老子修道成仙飞升之地,故初名“升仙台”“拜仙台”。建于汉代,盛于唐代,多次毁于兵乱,后历代修葺,已有2000多年历史。台高8.84米,台底面积765平方米。山门下青石台阶共32层,加上正殿前一层,恰为33层,正符合老子升33层青天之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