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旗袍为何要两边开叉

思慕2020-02-17

旗袍被称为中国女性的国服,它也是我国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民国时期代表着思想的独立和女权的解放。但可能很多女性朋友并不知道,它的存在在民国时期产生了诸多争议,在初期被称为“资产阶级情调”,甚至被冷落的20年。在九十年代初才开始被大家穿着,这其中还有很多故事。

旗袍两边开叉的由来

在三百多年前,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女贞人的后裔——满族妇女,因气候寒冷都穿一种肥大的直筒式的袍子。她们为了方便劳作,在袍子的左右两侧开衩,在骑马登山或下江河时,就把袍子下摆扯起来系在腰间以便于自如行动。在平时又把开衩的地方用纽襻扣住,既可保暖又能显示出女性的风姿。满族人入关后满族妇女跟随八旗兵走进华北平原入住北京城。由于满族人都被纳入了“八旗”序列,所以满人也被称为“旗人”,妇女穿的这种服装被称为“旗袍”,满语则称为“衣介”。

“五四运动”刮起旗袍风

有人认为民国初年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期,新生的事物方兴未艾,由于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在中华的传播影响,尤其是“五四运动”后提倡的新文化思想,促使我国一些百姓的服装向西方各国男女服饰的演变,中国的旗袍是一次女性服装的革命。

民国政府也曾提倡女子的礼服可采用上衣下裙的西欧样式,后来受西方生活方式的影响,妇女们领悟到“曲线美”的道理,在裁制衣服时改变了传统女服的长袍形式胸肩腰臀完全的平直状态,于是新颖的“旗袍儿”走进北京及上海广州等城市的住户,富贵人家的太太小姐们穿起用各种衣料精心制作的色彩鲜艳的旗袍儿,从上世纪初起盛行于社交场所和四合院中,并逐渐传向全国城乡地区,作为大都市的上海后来又结合西欧服装的样式,对旗袍做了现代化的改良成为“大众型”的模式。

正像一些影视剧中妇女穿的各式旗袍那样婀娜多姿,从选料、花色式样、做工等各方面搭配很得当,那时被称为“改良旗袍”,其最大的改变在于袍腰不断收缩,使女性身材的曲线终于全部显露出来,从遮掩人体曲线到显现凹凸有致的女性美,如细纺旗袍轻盈而妩媚,镂金碎花旗袍华丽而高雅,黑色绸缎料高领无袖旗袍,则凄美似有哀愁而又不失神秘……

各式各样的旗袍体现着女性静止的典雅美与高贵美,其彻底摆脱了满族的旧有超长宽肥的模式,这种改良后的新旗袍1929年时还被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定为女性独具民族特色的“国服”。

标签: 旗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