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名将与古代战争

历史狂流2017-08-10

在人类历史上战争作为流血的政治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出现的。但是在氏族社会,存在着血亲复仇或争夺生存发展空间的流血冲突这可称之为原始战争。到了距今五千多年前,进入"英雄时代"以后,原始战争日益增多,更出现以掠夺为目的的战争。

为此,一些部落结成联盟,进而发展成范围更大的联合体,最高军事首长出现,而且权利日益增大,为传子制取代禅让,最终废除氏族制度奠定了基础,这就是传说中的五帝时代,公元前2000多年,"家天下"的夏王朝在战争中诞生,400多年后又被成汤伐灭。公元前1600年,商王朝取代夏后氏的统治,历经500多年,频繁对外用兵,疆域扩大了,却导致了"纣克东夷而损其身",商又被周王朝取代。公元前1000多年,武王克商,建立周王朝,历经近300年的统治后,内部矛盾和周边民族矛盾日益尖锐,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犬戎大军直捣王都,幽王被杀,西周灭亡。从五帝时代到夏商西周三千余年的军事史,是我国军事史的开篇。

 春秋时期,诞生了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圣典孙子兵法。它总结了春秋及其以前的战争经验,具有深刻的谋略思想,反映了战争的一般规律。它初步认识到战争的本质,突破长朝鬼神论、天命观的束缚,强调战争必取于人,具有朴素的唯物论观点;它分析战争中的奇正、虚实、勇怯、强弱、安危、攻守等对立的现象及其相互转化的关系,体现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它揭示的某些战争规律和作战原则,如:知彼知己,百战不怠、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致人而 不致于人一等,有其科学价值。

战国时期,兵家著述纷起,为中国古代兵学著述的第一个高峰。具有代表性的兵法有吴子兵法、司马法、孙膑兵法、尉缭子、六韬等。吴子兵法强调内修文德,外治武备,政治与军事兼重的战略;司马法提出仁、义、礼、让为本的治军思想;孙膑兵法认为富国才能强兵;尉缭子提出兵者,以武为植,以文为种:武为表,文为里的卓见:六韬言取天下及 军旅之事。春秋战国之际,由于天子征战,诸侯争霸,战乱频繁,经史典籍、诸子百家 也无不言及谋攻庙算、诡道用奇、应变用间的论兵谋略。儒家经典诗、书、礼、乐、易、乐、春秋随处可见仁义为本、足食足兵的思想;墨家经典墨子体现了兼爱、非攻,休生养息和注重武器与工程防护的主张;法家经典韩非子、商君书体现了讲耕战,重实力,贵权术,严刑赏的道理;道家经典老子体现了慈故能勇、柔弱胜刚强、进道若退的辩证命题;杂家经典管子、荀子体现了成功立事,必须于义,故不理不胜天下,不义不胜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的观点。编年史左传、国别史国语、典章制度汇编周礼、策士论集战国策等,亦记载战争历史,体现了谋略思想。

秦、汉、晋、隋、唐统一全国的几次大规模战争中,各名将分别成功地创造运用了由近及远、各个击破、避实就虚、声东击西、水陆并进、分进合击、先疲后打、奇兵突击等谋略和战术,黄石公三略,诸葛亮将苑,便宜十六策,唐太宗李卫公问对等,就是这些奇韬方略的具体记载。 

今日,小编与大家一起了解马陵之战,白登之围,李陵降匈奴,赤壁之战,诸葛亮斩马谡,蒙古西征,李自成失踪,太平天国宝藏,翼王石达开,李秀成自述,甲午战争,等等。

指点江山马革裹尸几人回: 文臣武将分列两班的追溯
指点江山马革裹尸几人回: 马陵之战:孙膑围魏救赵打败的庞涓是否复起
指点江山马革裹尸几人回: 白登之围:汉高祖刘邦脱困全靠一幅画
指点江山马革裹尸几人回: 汉武帝时李广之孙李陵为何投降匈奴
指点江山马革裹尸几人回: 赤壁之战:曹操南下荆楚失败因血吸虫病
指点江山马革裹尸几人回: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谋划已久并非全因失街亭
指点江山马革裹尸几人回: 蒙古西征:成吉思汗何以能扫荡欧亚大陆
指点江山马革裹尸几人回: 一代闯王李自成山海关兵败失踪之谜
指点江山马革裹尸几人回: 太平天国兵败后洪秀全的宝藏下落之谜
指点江山马革裹尸几人回: 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大渡河畔写的信给了谁
指点江山马革裹尸几人回: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多少义士流亡海外
指点江山马革裹尸几人回: 李秀成自述竟系湘军曾国藩伪造
指点江山马革裹尸几人回: 甲午海战日军登陆山东具体位置探析

上一节:中国权臣未解之谜 功在社稷盖棺定论垂青史

下一节:中国美女未解之谜 阅尽离别苦朱颜辞镜花辞树

返回首页>>>中国古代神秘事件未解之谜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