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二2019-03-23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简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出处在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什么影响?本文这就为你介绍: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简介
任何社会制度都有其时代背景,古代婚姻制度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在森严的等级制度和封建礼教影响下,这种婚姻制度的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是这种制度不尊重当事人的意愿,也酿成了不少爱情悲剧。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出处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西周春秋时期的婚姻礼仪的一道程序,用当时的话来说,就是“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娶妻如之何,非媒不得。”(《诗·齐风·南山》)
在人们的印象中,媒人是沟通男女双方的媒介,“男女双方非媒不知名”(《礼记·曲礼上》),为中国古代的通例。
在先秦的史书及典籍中,就有大量与此有关的记载,这种观点有好有不好,不好的方面:每个人的喜好和性格父母不一定了解,完全听从父母的话按照父母的意愿去选择自己的婚姻,这样造成的婚姻可能会导致以后家庭婚姻的隐患。
好的方面:因为父母是有丰富的生活经验的人,他们那一辈子经历过很多事情,何况,父母是最最值得信赖的人,只有父母是永远不会欺骗自己的孩子,他们所做的一切,即使会不得当,但绝对是为我们好 我们国家封建时代,推崇的儒家的仁义礼孝。
父母是带子女来到世界上的人,所以子女的人生要听从父母的安排,才能体现孝道。这种习惯流传很久,也就变成古代的一种习惯了。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什么影响?
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是因为在古代,女子抛头露面的机会是很少的,生在官宦之家的千金小姐,一般在出阁之前是在自己的闺房内,学习琴棋书画,织补刺绣之类的针线活,所以小姐的闺房一般又称绣楼。
生在贫苦的家庭,女儿可能随着父母做些活计,但也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浪漫情调其实是很少的。
倒是为人父母者,要担起生活的重担,能更多地接触到社会,所以婚姻以父母之命倒也在情理之中。再者,之所以选择父母做为儿子婚姻大事的“代理人”。
一是因为父母人生阅历较多,二是因为普天下的父母都是希望自己的儿女将来幸福,都是往好处促进桩桩婚事的。
其二,看看我们已有的婚姻,大凡饮食男女,只要不是性格相差太大,或者有一方太过强硬,一般都能在磕磕绊绊中把各自的棱角磨平,使婚姻得以长久维系。
所以笔者自己的观点,在古代女子在出阁之前,就被封建礼教教化的没有什么个性可言了,嫁到夫家,又要遵守夫为妻纲的礼教,基本上对男方及男方的家人言听计从。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成亲之后,只要男方愿意,一般也是能把婚姻经营成功的。
古代结亲讲究门当户对,也与这个媒妁之言不无关系,封建的等级制度决定了古人的“交际圈”。民去见官,大多是告状申冤的,官去见民,大多是为体察民情,了解民意的公事。绝少是去沟通个人情感的。子女的婚姻以门户相当为据,估计与此不无关系。
无论如何,婚姻大事是关系男女终身幸福的大事,完全抛开当事人的意愿,仅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无论如何都有点包办婚姻的嫌疑。
通过一些史书我们了解到,在古代也不乏以子女终身大事,做为攀龙附凤、谋取钱财的父母。想必祝英台的父亲非要把女儿嫁给马文才,而置女儿的幸福于不顾,也是看中了马家的富有吧!
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之苦的不仅仅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唐朝洛阳城女子步非烟,才貌双全,依照父母之命嫁给河南府功曹参武公业为妻,此人性情耿直,粗犷躁烈,只晓得舞刀弄斧,步非烟的才情到了他那儿完全是对牛弹琴。
尽管他对步非烟宠爱有加,步还是红杏出墙,后来事情败露,被武公业活活鞭打致死。可见这种制度,终究有它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