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二2019-05-06
抗战精神简介
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在抗日战争过程中乃至在处理战时、战后诸多问题时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伟大民族精神。
抗战精神升华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抗战精神的内容
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爱国主义精神在抗日战争中的升华,是伟大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
中国的传统文化蕴含着民族凝聚力的精华,墨家哲学中的赖力生存、苦行节俭和发愤图强的精神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愤图强、勤俭节约的抗战精神以及中华民族英雄主义的革命精神有历史传承性。
抗战精神的内涵和意义是什么?
一、抗战精神的内涵
抗战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产生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伟大民族精神之一,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和特点。
抗战精神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团结一致,不畏强暴,不屈不挠,前仆后继,同仇敌忾,一致对外,捍卫领土,追求民族解放的精神”。
1、主要观点
(1)八字精神
“拼搏、奉献、团结、自强”的八字精神,即:不畏强暴的拼搏精神、舍身救国的奉献精神、共同抗战的团结精神、坚持到底的自强精神是抗战精神最主要的内容,也是中华民族在抗战时期积累的最重要的精神财富之一,是抗战历史留给中国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
“爱国、团结、自强、国际”的八字精神,即:忠贞报国、勇赴国难的爱国精神;万众一心、共御外侮的团结精神;坚忍顽强、不畏艰险的自强精神;休戚与共、互助协作的国际精神。
抗战精神是中华古老的民族精神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这一特定历史条件的崛起与升腾。“ 自强、爱国、创造、宽容”即:威武不屈的自强精神、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勇于创新的创造精神和赤胆忠心的爱国精神是其基本内涵。
(2)三大主义
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人道主义。抗战精神是中华儿女在抗日战争过程中锻造出来的置民族生死存亡于首位,高举爱国主义大旗,以“血浓于水”、“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理念相砥砺,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百折不挠、誓死抗敌为基本特征的空前觉悟、空前团结、空前勇敢、空前自强的新民族精神,也是中华民族固有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和狂飙迸发。
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在国内抗战异常艰苦的的情况下,从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全局出发,积极开辟境外战场以配合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给予其他遭受法西斯侵略国家力所能及无私支援所表现出来的舍己为人、扶弱济危的伟大国际主义精神。
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不计侵略者大肆烧杀抢掠、残酷奸淫屠戮中国妇女儿童恶行,对日本战俘战犯立足教育、人性感化、宽大处理,对日本遗孤、遗妇仁慈收养照顾所表现出来的尊重生命、善待旧敌的人道主义精神。
抗战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时代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伟大斗争实践中的精神结晶。
2、六个方面
(1)万众一心、共赴国难。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精神;
(2)万众一心、共御外侮的大局意识;
(3)百折不挠、坚韧不拔、越挫越勇的必胜信念;
(4)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5)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民族意志。
(6)伸张正义、维护和平的人类主张。
抗战精神是以实事求是、民族团结、兵民为本、艰苦奋斗、持久必胜的革命精神为主要内容构成的有机整体,核心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其他几个方面的内容都是在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与抗日战争时代相联系的革命精神,以抗日救国为出发点和归宿。
3、鲜明特点
(1)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品格;
(2)万众一心、共赴国难的民族团结意识;
(3)不畏强暴、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民族英雄气概;
(4)百折不挠、勇于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侵略者的民族自强信念;
(5)开拓创新、善于在危难中开辟发展新路的民族创造精神;
(6)坚持正义、自觉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贡献力量的民族奉献精神 。
伟大的民族精神,不仅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团结一心、血战到底的坚实思想基础和强大精神支柱,而且在抗战的烽火中得到了新的丰富和升华。这是伟大的抗日战争留给中国人民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抗战精神的意义
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奠定了中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基础。抗日战争所产成的伟大抗战精神,是其胜利的精神支柱。在新时期,弘扬抗战精神,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继承和弘扬抗战精神,有利于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抗战精神对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看了以上的介绍是否对抗战精神更加了解了呢,更多中国精神请关注历史文化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