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二2019-07-12
射覆是什么意思
射覆,顾名思义,即射所覆也,是从藏钩发展变化而来的一种猜度游艺形式。它近似于我国古代占卜一类的游戏,其特点是将一物覆盖起来令他人猜。
射覆纹铜镜拓本射覆游艺最早见于班固《汉书·东方朔传》,其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一次,汉武帝将一只守宫(壁虎)用盂盖起来,让善于占卜的数家来猜。结果,他们都不能猜中。
东方朔说:我对《易经》有些研究,请让我猜,后来被他猜中了。对于射覆,《汉书》注是这样解释的:“于覆器之下而置诸物,令暗射之,故云射覆。”这在当时的铜镜图案中有着较为形象的描绘。
射覆怎么玩
汉代以后,射覆的范围日渐扩大,凡用相连字句隐物为谜让人猜度的游戏也称为射覆。到了唐代,诗人李商隐在《无题二首》诗中曾留下了“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的诗句,所描述的就是酒宴上作射覆游戏以劝酒的事。
关于这种射覆游戏的方法,俞敦培在《酒令丛钞·古令》中是这样解释的:“今酒座所谓射覆,又名射雕覆者,殊不类此。法以上一字为雕,下一字为覆。设注意‘酒’字,则言‘浆’字、‘春’字使人射之。盖春酒,酒浆也。”
这是说,如一人以“春”字为射覆的谜面字,则谜底(覆)就是“酒”字。这两种射覆的游戏在古代宫廷和文人中曾极盛行。
明、清两代是射覆令发展、完善期。人们把早已发展成熟的谜语引入射覆,从而使原本简单的射所覆之物的游戏复杂化,这个时期的射覆已具备了酒令游戏和文字游戏的双重性质。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二回曾描写了大观园的姐妹们以射覆令侑酒的情景,极为热闹。那一次由探春为“令官”,按照掼例她先饮了“令官酒”,开始行使令官的职责。
游戏开始后,她指令从宝琴开始掷骰子,点数相同的两个人作为一副对子。宝琴先掷了个三点儿,接下去的岫烟、宝玉等都掷的不对点儿,轮到香菱方掷得三点儿,于是宝琴和香菱射覆,探春吩咐:宝琴覆,香菱射。
她们玩的射覆很典型,也很复杂。要求用一句诗或一个典故、一句成语,将所覆的事物隐寓其中,作为酒面儿,亦即覆对方则以另外一些隐寓该事物的诗句、典故、成语去射。射误或覆者误会射者本意,皆为负,由令官主罚饮酒。
后来探春和宝钗又对上了点子,于是二人射覆。探春覆了“人”、“窗”两个字。宝钗灵慧,略为思索,很快射了个“埘”字,二人会心的一笑。这叫作“两覆一射”。
怎么回事呢?原来她们事先讲好,覆、射的事物,只限室内,美其名曰“室内生春”。宝钗见席上有鸡,知道探春用了“鸡窗”、“鸡人”两个典故,便由鸡而联想到鸡窝,于是用《诗经·王风·君子于役》中“鸡栖于埘”句中的“埘”字射。
“鸡窗”、“鸡人”这两个典故出自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文中讲到:晋代兖州刺史宋处宗得一长鸣鸡,常置窗前,这便是“鸡窗”的出典。后来鸡忽作人语,与宋处宗交谈,则是“鸡人”的出典。宋处宗因而学问大进。大观园的姐妹们都是饱学之才女,这些典故早已是了然于胸,射覆时才显得轻车熟路,犹如探囊取物一般。
射覆后来传到民间,逐渐变为“猜枚”游戏。猜枚游戏在我国民间有两种。一是取一些小物件如钱币、瓜子、莲子、火柴棍等握在手中,让别人猜是何物,或者猜其个数等。这是一种类似射覆或藏钩的形式,只不过更简便易行罢了。
第二种即指猜谜。近人丁惟汾在《俚语证古》中考证说:“猜默,猜枚也。解谜谓之猜默。默字当作枚。《左传·昭公十二年》:‘南蒯枚筮之。’杜云:‘不指其事,讯卜吉凶。’解谜犹讯卜,故谓之猜枚。”今山东民间仍称猜谜语为“猜枚”。
《金瓶梅词话》第十六回有猜枚饮酒的描写,如“李瓶儿同西门庆猜枚吃了一回”。现今,这一传统的猜枚游戏仍在民间盛行。
看了以上的介绍是否对射覆更加了解了呢,更多中国传统游戏请关注历史文化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