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兰陵王·恨之极》赏析

弗朗西斯2019-12-16

《兰陵王·恨之极》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作。此词因梦而作,开首两句总摄题旨,接着叙述五事:上片咏苌弘和郑人缓的故事,中片用望夫妇和启母的典故,下片归到梦中的张难敌本事。

虽人事不同,但怨愤的情感相同,最后点醒一个“梦”字以自我开解。全篇以赋体入词,塑造了张难敌的不屈形象,借以抒发胸中激愤不平之情,体现了一种诡异荒诞的风格。

a88e236d01ab6e7fc3ad590cc7d3a3e3.jpg

兰陵王

己未八月二十日夜 ,梦有人以石研屏见饷者 。其色如玉,光润可爱。中有一牛,磨角作斗状。云:“湘潭里中有张其姓者 ,多力善斗,号张难敌。一日,与人搏,偶败,忿赴河而死。居三日,其家人来视之,浮水上,则牛耳。自后并水之山往往有此石,或得之,里中辄不利 。”梦中异之,为作诗数百言,大抵皆取古之怨愤变化异物等事,觉而忘其言。后三日,赋词以识其异 。

恨之极,恨极销磨不得 。苌弘事,人道后来,其血三年化为碧 。郑人缓也泣。吾父攻儒助墨。十年梦,沈痛化余,秋柏之间既为实 。

相思重相忆。被怨结中肠 ,潜动精魄。望夫江上岩岩立 。嗟一念中变,后期长绝。君看启母愤所激。又俄倾为石 。

难敌,最多力。甚一忿沈渊,精气为物。依然困斗牛磨角。便影入山骨,至今雕琢 。寻思人间,只合化,梦中蝶。

0024ae8a1afdead770244da587f70604.jpg

创作背景 

《兰陵王·恨之极》作于宋宁宗庆元五年(1199),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铅山瓢泉,已经遭受排挤多年,处于政治失意时期。

庆元党禁以来,韩侂胄党人对士大夫的迫害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庆元二年(1196)赵汝愚被迫害致死,至此已三年。

庆元三年(1197),伪学党籍公布。庆元四年(1198)五月,在韩优胄进太傅的同时,还下诏禁伪学,要求士大夫“毋复借疑似之说以惑乱世俗”。

作者虽然没有被列入伪学籍中,但他一向反对党争,主张举国团结对敌,在大是大非面前勇于主持正义。所以,就以这年八月二十日夜间梦见的故事为题材,有感而发,写下了这篇记梦词。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辛弃疾此词因梦而作,词人运用梦幻想象,表述了恨人郁结于中的惊心动魄之恨。一起“恨之极”两句总摄题旨,以下承以五事:一二片分咏四事,三片归到难敌本事,虽人异事异,然皆怨愤变化则同。结韵用庄周梦中化蝶典故,点醒一个“梦”字以自我开解。

词序中说作者梦到有人送给他一件石研屏,并讲述了一个离奇的故事:湘潭张难敌因搏斗而死,死后化为斗牛石,使里中得之者不利。

3321b0d7e6c81f9a4d2d5b270c49f398.jpg

梦境本来不足为凭,但它却是作者情感思想的某种曲折表现,所以这首记梦词也就通过古来苌弘、郑人缓、望夫妇、启母等四件因怨愤变化为石的记载,参证张难敌的故事。

三片之中,上片写两男因恨化石,是父子君臣事;中片写两妇因怨化石,是夫妇事;而下片则写张难敌虽然斗败,但化为石后仍作困斗的形象,赞扬张难敌抵死不屈的斗争精神。文词虽然诡谲诙谐,构思却极巧妙。

论其主旨,可以说这首词创造了一个张难敌的不屈形象,借以抒发胸中激愤不平的怨气,用以影射当时的政治斗争。从体裁上说,此词基本上是属于赋体入词,类似一篇散文小赋。

标签: 辛弃疾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