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岚2019-11-26
佛画类型
佛像:
佛即“佛陀”,义为觉者,大彻大悟之人。佛教认为空间无限,时间无限,因此有十方佛和三世(过去、现在、未来)佛。现世释迦牟尼,未来弥勒佛,过去燃灯佛(定光佛)。此外,还有过去七佛、五十三佛,现在三十五佛,西方极乐净土的阿弥陀佛,东方净琉璃净土的药师佛,兜率天净土的弥勒佛等。过去七佛包括毗婆尸、尸弃、毗舍浮、拘留孙、拘那含牟尼、迦叶和释迦牟尼。
佛教有大、小乘之分。大乘有十方三世诸佛,三世佛有横三世(药师、释迦、阿弥陀)和竖三世(弥勒、释迦、燃灯)之分。三身佛指体现绝对真理的法身(毗卢遮那)、体现佛智的投身(卢舍那)和教化世间的应身(释迦牟尼)佛。小乘佛教主张“唯礼释迦,无其它佛”,故只绘出一佛(释迦)一菩萨(弥勒)像,别无其它尊像。小乘石窟多绘本生、佛传、因缘壁画,亦重在宣扬佛陀。
绘制佛像,要求具有体现佛的道德品质的仪容形貌,即“三十二相”和“八十随形好”之说,这些相好体现了佛陀特有的体貌特征,如头有肉髻、大耳垂肩、足有辐轮等。
菩萨:
菩萨是梵语“菩提萨陲”三界称,“菩提”义为觉悟,“萨陲”义为有情,求悟众生皆可成为菩萨。凡夫修行达到佛位,中间要经过四十二个阶位,这就是菩萨行的圣位。圣位最高为等觉、妙觉位,等觉是等同于佛的菩萨,妙觉就是佛位。佛经中的菩萨,均为等觉菩萨。佛画中多绘文殊(妙吉祥)菩萨、普贤菩萨、弥勒(慈氏)菩萨、地藏菩萨、大势至菩萨、观世音菩萨等。
在众多的菩萨中,在中国信仰最众、影响最大的是观世音菩萨。其中一面二臂、相好端严的是圣观音,而依据密宗仪轨所绘多面多臂、手持法物的,有所谓密宗七观音:大悲(千手千眼)观音、如意轮(四臂)观音、准提(七俱胝)观音、不空羂索观音、马头观音、不空钩观音等。在中国民间,还有三十三观音之说,包括水月、白衣、鱼篮、宝相、自在观音等。
明王:
明王是佛、菩萨的忿怒像,一般多为多面多臂。中国多见八大明王:不动、降三世、马头、军荼利、大威德、金刚萨陲等。
罗汉:
俗称弟子。释迦弟子多为迦叶、阿难。此外还有各种罗汉组合,如十大弟子、十六罗汉(五代)、十八罗汉、五百罗汉等。
天龙八部:
天龙八部即护持佛法的鬼神像,指天、龙、药叉、乾达婆(乐神)、迦楼罗(金翅鸟)、阿修罗、紧那罗(歌神)、摩睺罗迦(蟒神)。天神有多种,有二十诸天等,其中有梵王、帝释、摩醯首罗天、摩利支天、忉利天、龙王、鬼子母等。四大天王是东方持国(抱琵琶)、南方增长(持剑)、西方目(持蛇)、北方多面(持塔、伞)天王。
曼荼罗画:
曼荼罗义为轮集,亦译“坛”,是密宗修行时供奉的佛画,是佛、菩萨聚集修行之画。密宗有金刚、胎藏两大部,故曼荼罗分别为金刚界(据《金刚经》)和胎藏界(据《大日经》)两大系统。其形式或方或圆,以一佛或一菩萨为本尊,在其周遭绘制多尊菩萨。一幅之中各层(中院、外院)有众多佛菩萨,名为“普门曼荼罗”。以药师、观音、阿弥陀为中心的简化曼荼罗,名为“一门曼荼罗”。
佛传壁画
绘出佛陀自诞生至涅盘的一生教化事迹,多方连续,极具故事趣味性。一般有四相图:诞生、说法、降魔、涅盘。还有八相成道:兜率天降、白象入胎、住胎说法、右胁诞生、逾城出家、树下成道、初转、双林入灭。
本生壁画
绘出佛在过去世为菩萨时教化众生的种种事迹,表现其舍己救人的崇高品德。其时佛幻化为或兽或人、或佛或菩萨的形象,富有艺术感染力,题材丰富多彩,成为壁画的重要源头。著名的本生故事有尸毘王割肉贸鸽、月光头施头、须达拏太子、萨陲王以身饲虎、慈力王施血、九色鹿王忍辱等。
经变壁画
佛教故事画,最初是佛传、本生故事壁画,迨至唐代,逐渐为经变画所替代。经变即将佛经中的故事譬喻演绘成图,使佛经中高深的义理“变相”为图。经变画的兴起极大地丰富了佛画内容,提供了佛画家驰骋艺术天地的广阔空间。唐代佛寺壁画极盛,名画家如阎立本、吴道子等皆以绘制大型经变壁画而知名于世。
水陆画
水陆法会全称为“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胜会”,是盛大的宗教仪式。水陆法会所悬挂的画像即水陆画。水陆画集人、释、道三间人物于一体,分为内堂和外堂两部分。水陆画兴起于宋代,是当时中国佛教中国化、三教合一思潮盛行的体现。石家庄毗卢寺、山西稷山青龙寺皆为水陆画名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