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的后世影响及评价

历史狂流2019-11-26

《感天动地窦娥冤》(简称《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杂剧,刊行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
全剧四折,写弱小寡妇窦娥,在无赖陷害、昏官毒打下,屈打成招,成为杀人凶手,被判斩首示众。临刑前,满腔悲愤的窦娥许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果然,窦娥冤屈感天动地,三桩誓愿一一实现。

后世影响

《感天动地窦娥冤》对后世文学、戏剧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仅就改编之作来说,明代即有叶宪祖以《感天动地窦娥冤》为题材,改编成三十二出的传奇《金锁记》,其中的《羊肚》、《探监》、《斩娥》等出,直至近年来还在舞台上演出。很多地方戏曲如徽剧、秦腔、晋剧、河北梆子、桂剧、滇剧编演的《六月雪》,汉剧的《羊肚汤》、《斩窦娥》,川剧高腔的《金锁记》,也都是取材《感天动地窦娥冤》的改编作品。此外,各种说唱艺术,如鼓词、宝卷、子弟书等等,也都有以窦娥故事为题材者。

《感天动地窦娥冤》在20世纪即被翻译介绍至西欧与日本。

作品评价

近代文学家王国维《宋元戏曲考》:“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近代文学家、翻译家李健吾《李健吾文集文论卷2》:窦娥是一个善良女子——具有亚里士多德在《涛学》中对悲剧人物所要求的那种善良性格。《窦娥冤》的悲剧性,单纯有力,像钉子一样,越敲越深,又像阶梯一样,越升越高。

出版信息

主要版本

《感天动地窦娥冤》现存版本有:明脉望馆藏《古今名家杂剧》、《元曲选》、《酹江集》、《元杂剧二种》和《元人杂剧全集》本等。

翻译情况

《感天动地窦娥冤》是较早被介绍到西方的中国戏剧。英国外交家斯汤东(Thomas Staunton)翻译了清朝图理琛的《异域录》,1821年在伦敦出版,其中收有《感天动地窦娥冤》的剧情概要。1925年,美国波士顿小布朗公司出版了由朱克(A.E.Zucker)编著的《中国戏剧》(The Chinese Theatre),其中收有《感天动地窦娥冤》第三折“斩娥”的节译文。1958年,北京外文出版社出版的杨宪益、戴乃迭合译的《关汉卿戏剧选》(Selected Plaw of Guan Hanqing)中收录了《感天动地窦娥冤》的全译,后多次再版。1972年,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时钟雯(Shih Chung—wen)的全译本《感天动地窦娥冤》。

作者简介

关汉卿(约生于金末,卒于元代),号已斋叟,大都(今河北安国)人,元代戏剧家。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居首。钟嗣成《录鬼簿》说他曾任太医院尹。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0多种,现存18种。个别作品是否出自关汉卿手笔,学术界尚有分歧。其中《感天动地窦娥冤》《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所作散曲今存套曲10多套、小令50多首,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描绘都市繁华与艺人生活,羁旅行役与离愁别绪以及自抒抱负的述志遣兴。

标签: 关汉卿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