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生门橘子2019-12-26
晋·郭象《庄子注·齐物论》:夫自是而非彼,美己而恶人,物莫不皆然,故是非虽异而彼我均也。
南北朝·刘勰《文心雕龙·论说》:庄周《齐物》,以“论”为名。然也。《公孙龙子》及《荀子》之中,以“论”为篇名者亦伙。
宋·王应麟《困学纪闻》:庄子《齐物论》,非欲齐物也,盖谓物论之难齐也。
宋·林希逸《南华真经口义·齐物论》:物论者,人物之论也,犹言“众论”也……此其立名之意也。
明·释德清《庄子内篇注·齐物论》:物论者,乃古今人物众口之辩论也。……如此,则物论不必要齐而是非自泯,了无人我是非之相,此齐物之大旨也。
清·王先谦《庄子集解》:天下之物、之言,皆可齐一视之,不必致辩守道而己。
清·刘咸炘《庄子释滞》:此篇初明万物之然,因明彼我之皆是,故曰“齐物”。
清·胡文蔚《南华经合注吹影·齐物论》:物论,谓众论也;……庄子以为不若两忘而化其道也。
清·林云铭《庄子因·齐物论》:文之意中出意,言外立言,层层相生,段段回顾,倏而羊肠鸟道,倏而迭嶂重峦。……呜呼,庄叟当日下笔落想时,原不许此辈轻易读得也,又何怪焉!
清·宣颖《南华经解·齐物论》:写地籁忽而杂奏,忽而寂收,乃只是风作风济之故。……写天籁,更不须另说,止就地籁上提醒一笔,便陡地豁然。
清·屈复《南华通·齐物论》:通篇大势,前半顺提,中间总锁,后半倒应,千变万化,一线穿来,如常山之蛇,击首尾应,击尾首应,击中则首尾皆应也。
今·周山《庄子解》:物论者,形开而接物以相构也,弗能齐也,以道齐也,则又入其中与相刀,惟任其不齐,而听其自己,知其所自兴,知所其自息,皆假人生之气相吹而巧为变,则见其不足与辨,而包含于始有之中。
《齐物论》是《庄子·内篇》的第二篇。全篇由五个相对独立的故事连珠并列组成,故事与故事之间虽然没有表示关联的语句和段落,但内容上却有统一的主题思想贯穿着,而且在概括性和思想深度上逐步加深提高,呈现出一种似连非连、若断若续、前后贯通、首尾呼应的精巧结构。
“齐物”的意思是:一切事物归根到底都是相同的,没有什么差别,也没有是非、美丑、善恶、贵贱之分。庄子认为万物都是浑然一体的,并且在不断向其对立面转化,因而没有区别。需要说明的是,庄子的这种见解是抓住了事物的一个方面加以强调,具有片面性。文章中有辩证的观点,也常常陷入形而上学观点之中。但是,在他的论述中常常表现出深刻的思考和智慧。文中涉及很多宇宙观方面和认识论方面的问题,对中国古代哲学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庄子(约前369一约前286),战国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庄子的著作,今存《庄子》一书。海内外多数学者认为,其中内篇为庄子本人著作,外、杂篇为庄子后学或道家其他派别的著作,只是其中一部分反映了庄子的思想。也有学者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认为外、杂篇反映的是庄子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