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果2020-02-17
在民间的吃食习俗中,儿子过生日都要吃面条以庆贺,这在古籍及民间多有记载和传说。唐代过生日吃面条的习俗盛行,《新唐书·后妃传》记载:“玄宗皇后王氏……以爱弛,不自安。承间泣日:‘陛下独不念阿忠脱紫半臂易斗面为生日汤饼耶?’帝悯然……”这说明唐代人过生日已吃“汤饼”。生日吃的面应该是细而长的面条,寓意长寿。在喜庆活动中出现的面食最有名的是“红绫饼”,原为唐代宫廷御膳,后因在曲江宴会上赐进士食用而驰名。
人的一生由生辰礼俗所延伸,在中国不少地方还有周岁生日与逢十生日礼俗,我们先说周岁生日礼俗。当孩子平安度过一岁时,家中的亲朋好友要备衣料、点心等前往祝贺。孩子姥姥家,除送衣服、点心、果品外,还要送五彩线。小孩家长则将点心、五彩线等,赠送给同村的各家各户,以示喜庆;并设盛宴招待来宾。宴罢,便置一簸箕于堂屋中,四周摆放点心、糖果、书画、纸笔、算盘、尺子、秤杆、牛鞭等物,然后将孩子放入簸箕中,让其自由抓取物品,以此预卜日后成就,即所谓“视其所好,以观其志”,称之为“试”或“抓周”。这时,主要亲戚还要向簸箕中投钱,数量不限,以示对孩子的喜爱。
在旧时,孩童的10岁礼,只有少数富家为做,而今在某些地域现已成普遍风俗,且十分热闹。孩子生日时,亲戚朋友要备厚礼前往庆祝。其礼品有家具、家用电器、自行车、高档衣服及现金等,一般都在百元以上。孩子家长则备丰盛筵席款待亲朋,有的还回赠小礼物、有的则放映专场电影酬宾。
人的一生中逢整数年遇上自己的生辰时,多有过生日的习惯。对于生日不同时期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待。民间一般平民阶层家庭过生日的概念,认为50岁以下“做生日”,仪式应相对简略。因为这一时期的很长一段时间会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时期,孝敬父母的意识和疼孩子的心理,多使他们简略自己的生日。在山西省晋南襄汾一带的民间礼俗中,关于人的生日习俗有“三十石榴四十桃”的说法,即一个人满30岁,亲友要送面石榴祝贺;满40岁,则要送面桃。40岁以上,过生日便称为“做寿”,又名“祝寿”,其仪式十分隆重。
中国传统的孝道观,使得由人的生辰礼俗延伸至寿诞祝寿,十分庄严而隆重,亲友要来祝贺,送寿桃、寿面、寿联、寿幛、寿屏等,称为“拜寿”。较为隆重一些的人家要设寿堂,燃寿烛,结寿彩。老人身着新衣,端坐中堂,接受亲友、晚辈的祝贺和叩拜。临汾一带,祝寿时要吃“长寿面”,即浇汤面或臊子面。席间,宾客在吃第一碗时,要把面挑出一筷子,搭在事先放在饭桌上的一根大葱上。名为“添寿”,意在祝福老人益寿康宁。
庆贺印诞辰,是中国北方许多地方的寿诞风俗之一。每逢60寿辰,在山西雁北、忻州的一些地方,还有给老人做“寿材”,即棺材的习俗。一般讲究在有闰月的年份做,而且最好是在闰月里做,所谓“闰年闰月一百岁”。
老人到50岁,即“知天命之年”,或60岁,即“耳顺之年”,山西各地都讲究为老人缝制“寿衣”,即老人去世后所穿的衣服,有些地方又叫“送老衣”。除选择衣料有讲究外,剪裁的Et子也要细加选定。寿衣做成后,每逢节令或喜庆日子,还要让老人穿戴起来。民间认为活着时穿什么衣服,死后才能穿什么衣服。
人活到80岁,便被誉为老寿星。80岁做生日为大庆,称为“过大寿”,又叫“庆八十”,其仪式比“六十花甲”自然更为隆重。除了各种带“寿”字的礼品外,人们还常将“富贵耄耋图”作为贺礼。图中下方画一株盛开的牡丹,几只飞蝶于花上盘旋,几只猫匍匐花下,做欲扑蝶之状。古代70岁称“耄”,80岁称“耋”。猫蝶谐音耄耋,民间又称牡丹是富贵花,三者组成的画面,即表达了“富贵耄耋”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