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园记》剧情简介《西园记》的演出历史是怎样的?

文二2018-12-03

《西园记》简介:《西园记》讲述了什么故事?《西园记》的演出历史是怎样的?《西园记》的作者是谁?本文马上为你介绍:

《西园记》简介

越剧古装戏。庄志1980年根据明吴炳所作的同名传奇及贝庚改编的昆剧本改写。《西园记》,中国明末传奇作品。吴炳著。

剧演王玉真、赵玉英二女同居于赵家花园,书生张继华在西园巧遇王玉真,一见钟情,但错认作赵玉英。不久,赵玉英病故,张闻讯悲痛欲绝。后在西园又遇玉真,以为是玉英的鬼魂。张思念玉英情切,深夜直呼其名。赵父欲将玉真嫁给继华,遭其拒绝,经玉英劝说,误会始解,遂成婚。

《西园记》描写细腻,艺术构思巧妙,以真假误会、人鬼错认的手法推动剧情发展,起伏跌宕,错落有致,适合舞台演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曾改编上演,并摄成影片。

《西园记》剧情简介《西园记》的演出历史是怎样的?

《西园记》剧情

根据吴炳原著改编。襄阳才子张继华游学杭州。一日,偶游西园,行至红楼下,被一枝红梅砸中头顶。原来是西园主人赵礼的养女王玉真登西园红楼看望卧病的赵礼亲生女赵玉英小姐,见红梅绽,伸手折取,想借此安慰病中人,不料失手花落,刚巧打在张继华头上。

张继华抬头看见玉真,误认为这是园主之女玉英有意借花传情以示爱慕,故喜心翻倒,想入非非。不久,张继华得人引荐暂寓西园,却未能如愿再见佳人。

一天,他闻知赵小姐染病在床,以为赵小姐是为他相思成疾,心中哀痛,跑去拜神求祷。回园时又遇玉真,以为是祷告灵验使得小姐康复,大喜。谁知转眼间即听园公说赵小姐刚刚病故,大吃一惊,认定方才看见的玉真身影是赵小姐的鬼魂。

玉真已被张继华的痴情感动,但权高势大的丁伯宁欲强行逼娶玉真,玉真不愿屈从,夜半来到书馆找张继华表明心迹。张继华认定心上人已死,正在馆中设位追悼亡灵,并准备返回襄阳,此时突然看见玉真,以为是赵小姐亡魂赴招,吓得张口结舌,浑身颤栗。

几天后,赵礼来访张继华,想成就他和玉真的姻缘,但张继华认定玉真是鬼,死死不肯应允。第二天,张继华启程回家,被热心的老秀才夏玉从路上追了回来,要给他和玉真办喜事。

洞房花烛,张继华以为是与鬼成婚,吓得魂不附体。后在使女香筠的指点下,才恍然大悟,与心上人玉真结成美满姻缘。

《西园记》剧情简介《西园记》的演出历史是怎样的?

《西园记》的演出历史

该剧是一出抒情喜剧,上海越剧院二团于1980年国庆节首演于北京影剧院。导演马科,编曲配器顾振遐、庄德义,舞美设计苏石风,造型设计陈利华,服装设计张娟娟,灯光设计吴报章。

徐玉兰饰张继华、王文娟饰王玉真、孟莉英饰香珺、徐天红饰赵礼,郑采君饰夏玉。该剧通过误会巧合的情节产生喜剧效果。徐玉兰扮演的张继华,具有迂阔味和书呆气,表现出人物纯朴、憨厚、对爱情笃诚专一的性格。

王文娟扮演的王玉真,外表端庄文静、柔顺矜持,内心爱憎分明、热情奔放,敢于冲破封建礼教。该剧屡演均满座。1980年,由上海越剧院携该剧赴香港演出亦受好评。

1982年,被上海电视台摄制成戏曲电视连续剧播放,同年获全国戏曲电视剧“金鹰奖”。剧中主要唱腔已由中国唱片公司和音像出版单位制成唱片和音带发行。

《西园记》作者

吴炳于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中进士后,任湖北武昌府蒲圻县知县。吴炳严谨执法,不徇私情,深得民心。后任江西提学副使,不久又调任工部都水司主事。这时,正值修建被烧的三殿,吴炳对工匠很体贴,关心他们的生活疾苦,深受工匠爱戴。

在任福州知府时,福建沼海一带的刘香老为寇,扰乱沿海居民,十分猖獗。抚军熊文旵兵败舟焚,想没收外国商人的金银财物,作为赔偿这笔费用,嘱吴炳伪造外国商人的罪状,打人监狱。吴炳说道:“杀人媚人,吾不忍也。”福建有个叫陈晃的人,因为向权贵行贿而得禄位的事败露,企图逃脱罪责,便托库使曾士高用千金贿赂吴炳,也被他严辞拒绝。

《西园记》剧情简介《西园记》的演出历史是怎样的?

后来吴炳因看不惯官场中的营私舞弊,便托病告归乡里。吴炳回乡以后,居住宜城南门外五云庄的“粲花别墅”,潜心诗文与戏剧创作。

崇祯年间(公元1628年—公元1644年),吴炳由大司马陆完学推荐,担任江西提学副使。在明毅宗崇祯皇帝朱由检自缢(公元1644年)之后,他便流寓广东。隆武二年(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十月,桂王朱由崧在广东肇庆即帝位,改次年(公元1647年)为永历元年。

一月,吴炳被授为兵部右侍郎,从至桂林。二月被拜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宰相),仍兼兵部右侍郎的职务。四月,随同永历帝至湖南武冈地区。八月二十四日,听说清兵将到,便急忙和永历帝一起奔向湖南靖州。当时情势十分危急,永历帝命吴炳护送王太子到湖南城步,同往的只有吏部主事侯伟时。

到达时,城池已经被清兵占领,稍战即为清兵所俘,囚于衡州湘山寺。吴炳被俘后坚贞不屈,永历二年(清顺治五年,公元1648年)正月十八日,连续绝食7天而亡,年仅54岁。他在临终前写了一首绝命诗,诗中有“荒山谁与收枯骨,明月长留照短缨”之句。

清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赐谥“忠节”。葬宜城南门外山门村石亭埠,后人将他和族侄吴贞毓一道供奉在宜城西庙巷“二忠节祠”内。

标签: 西园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