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发展历史经典名段简介如何保护秦腔的传承?

文二2018-12-03

秦腔简介:秦腔发展历史是怎样的?秦腔的经典名段有哪些?如何保护秦腔的传承?本文马上为你介绍:

秦腔简介

秦腔(Qinqiang Opera),中国西北地区传统的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古时陕西、甘肃一带属秦国,所以称之为“秦腔”。因为早期秦腔演出时,常用枣木梆子敲击伴奏,故又名“梆子腔”。秦腔成形后,流传全国各地,因其整套成熟、完整的表演体系,对各地的剧种产生了不同程度的  影响,并直接影响了梆子腔成为梆子腔剧种的始祖。秦腔的表演技艺朴实、粗犷、豪放,富有夸张性,生活气息浓厚,技巧丰富。

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秦腔发展历史经典名段简介如何保护秦腔的传承?

秦腔发展历史

秦腔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与厚重的文化背景。在秦腔发展与传播的各个阶段,都有着独特的文化背景,都深深烙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

秦腔,是起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民间歌舞,是在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安生长壮大起来的,经历代人民的创造而逐渐形成,因周代以来,关中地区就被称为“秦”,秦腔由此而得名。因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又叫“梆子腔”,因以梆击节时发出“恍恍”声,俗称“桄桄子”。

后来,秦腔在陕西省内又发展成东、西、中、南四路。东路即同州梆子,西路即西府秦腔,南路演变为汉调桄桄,中路为西安乱弹,即今通常所称的秦腔。秦腔艺术源远流长。相传唐玄宗李隆基曾经专门设立了培养演唱子弟的梨园,既演唱宫廷乐曲,也演唱民间歌曲。

梨园的乐师李龟年原本就是陕西民间艺人,他所作的《秦王破阵乐》称为秦王腔,简称“秦腔”。这大概就是最早的秦腔乐曲。其后秦腔受到宋词的影响,从内容到形式上日臻完美。明朝嘉靖年间,甘、陕一带的秦腔逐渐演变成为梆子戏。

清乾隆时,秦腔名角魏长生自蜀人京,以动人的腔调、通俗的词句、精湛的演技轰动京城,如今京剧的西皮流水唱段就来自于秦腔。

清代是秦腔的繁盛时期。秦腔的鼎盛时期在乾隆年间(1736—1795年),这个时期,全国很多地方都有秦腔班社,仅西安一地共就有三十六个秦腔班社,如保符班、江东班、双寨班、锦绣班等。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前后出现的张鼎望《秦腔论》,乾隆年间(1736- 1795年)严长明《秦云撷英小谱》、吴长元《燕兰小谱》、周元鼎《影戏论》,都是较有影响的论述秦腔著作。《秦云撷英小谱》载:“西安乐部著名者凡三十六。”这些班社均为秦腔班社,每个班社均拥有一批有影响的艺人。

乾隆、嘉庆(1736- 1820 年)年间,秦腔演员魏长生曾三次到北京演出,使京腔六大班几无人过问,不少昆曲、京腔艺人改习秦腔。此后半个多世纪,秦腔几乎一直是北京舞台上的一个重要戏曲剧种,同时也是流行全国许多地区的剧种。就清代有关史料统计,当时除山海关以外的东北三省尚未有秦腔的足迹外,其他各省都有流行。

1912年,在西安成立了以“移风易俗”为宗旨的陕西易俗社,对秦腔剧目、音乐唱腔、表演艺术、导演、舞台设计等方面进行了一些革新,并大量编演反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新剧目。在此影响下,山东、河北、天津、甘肃、宁夏等地,都相继成立了仿陕西易俗社建制的戏曲团体。

如山东、河北、天津的易俗社、甘肃的化俗学社、平乐学社、宁夏的觉民学社等。易俗社曾先后两次赴北平、武汉和甘肃等地演出。西安先后成立的还有三意社等秦腔班社。

秦腔发展历史经典名段简介如何保护秦腔的传承?

抗日战争期间,陕甘宁边区秦腔艺术工作者,为戏曲表现革命的现实生活,塑造工农兵英雄形象,进行了大胆的探索。1938 年7月成立的陕甘宁边区民众剧团,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紧密配合革命斗争,创作排演了大批新秦腔剧目,如《血泪仇》等。

彭德怀同志在给《血泪仇》作者马健翎的信中说:“为广大贫苦劳动人民、革命战士热烈欢迎,为发动群众组织起来有力的武器。”1944年陕甘宁边区文教大会还特此授予马健翎“人民艺术家”称号,民众剧团获得了“特等模范”的奖旗。

新中国成立后,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五省、区陆续在县级以上建立了专业秦腔剧团,至20世纪80年代初,共达三百多个,其省属剧团有陕西戏曲研究院秦腔剧团、甘肃省秦腔团、宁夏回族自治区秦剧团、青海省秦剧团(后改为西宁市秦控剧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猛进剧团。此外,各地还建立戏曲学校,为繁荣秦腔艺术积累了大量的人才资源。

秦腔的经典名段

秦腔所演的剧目有神话、民间故事和各种公案戏。它的传统剧目丰富,已抄存的共2748本。备受观众喜爱的曲目有《春秋笔》、《八义图》、《紫霞宫》、《和氏璧》、《惠凤扇》、《玉虎坠》、《麟骨床》、《鸳鸯被》、《射九阳》、《哭长城》、《伐董卓》、《白蛇传》、《梵王宫》、《法门寺》、《铁公鸡》、《长坂坡》、《卖华山》、《临潼山》、《斩单通》、《取洛阳》、《三娘教子》、《柜中缘》、《反延安》、《破洪州》、《三上殿》、《献西川》等。

如何保护秦腔的传承?

一、研究机构

2007年10月8日,宝鸡·天水“西秦腔”研究会在宝鸡成立,由陕西省戏剧家协会主办,宝鸡市剧协与天水市剧协协办的“西秦腔”研讨会,旨在更好地传承戏曲传统文化,抢教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广“西秦腔”的挖掘、整理、保护工作,丰富现代中国秦腔文化宝库。

二、举办节会

20世纪80年代初,陕西省委、省政府就提出了“振兴秦腔”的口号,并成立了陕西省振兴秦腔指导委员会,从而使得一系列扶持政策相继出台,一系列振兴秦腔的活动相继举办,达到了“出人出戏、传承发展”的目的。

为此,陕西在近年推出了全省中青年演员演唱大赛、传承人交流传习展演、首届陕西“文华奖”秦腔电视大赛、“陕西文化周”等活动。2014年9月和10月,陕西又举办了首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第七届陕西省艺术节,涌现出了一批艺术作品,同时一批优秀艺术人才脱颖而出。

秦腔发展历史经典名段简介如何保护秦腔的传承?

三、对外展示

2007年8月23日,兰州筹建秦腔博物馆,兰州是秦腔的沃土,2005年兰州市被中国戏剧家协会命名为“中国秦腔发展基地”。秦腔是甘肃戏剧的主流文化,目前兰州现存历代秦腔剧本3000多本,其中很多都是绝版。兰州独有的耿家脸谱更是备受秦腔界瞩目。

兰州秦腔博物馆,将以“秦腔文化,博大精深”为基本主题,通过12个部分的基本陈设,向观众展示秦腔文化的内涵。这12个部分包括中国戏曲与秦腔、秦腔的音乐和艺术特点、秦腔的传承及教育机构、班社与剧团、秦腔的剧目、从戏楼戏园到现代化剧场、秦腔名人、秦腔在发展中的鼎盛时期、西秦腔、秦腔木偶戏、秦腔皮影戏,以及各种演出交流和汇演秦腔艺术节活动等。

标签: 秦腔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