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桥梁上的排水兽头是什么动物?

梓岚2017-04-07

古代修花园的时候,如果有水脉,通常便会挂个兽头,变成喷泉的格局。而桥梁建筑等处需要设置排水孔,讲究的同样会挂一个类似龙的兽头,于是一下雨的时候,便出现龙喷水的奇景,蔚为壮观。这种所谓兽头,其实并不是龙,而是龙生九子中的蚣蝮(gōng fù)。

蚣蝮,又名避水兽,头部略扁平,口大肚阔有双角,尾巴粗长,身体有鳞片,除了被当作“排水兽头”挂以外,也被各地水工雕成镇水神兽放在闸门上。杨慎称其“性好水,故立于桥柱”。

北京通州八里桥燕翅上的镇水兽

想要揣摩蚣蝮的原型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在日本蚣蝮也经常可以见到,但已经出现了相当严重的变形,比如南禅寺里面的蚣蝮,有着卷曲的长舌头。

似乎只有被称作变色龙的避役有这样的舌头。

而且,有的避役头上长角,和传说中的蚣蝮更像了。

韩国的蚣蝮则体态更加雄壮,明显是老虎的变形

有着对老虎特殊的崇拜,韩国的蚣蝮变个样儿很正常,只可惜韩国的老虎早在日占时期便灭绝了,所谓太极虎如今只能是口头的老虎。

中国原装的蚣蝮,应该和这两种动物没什么关系,实际上,它和几种民间常常提到的镇水兽关系也不大。

还有哪些镇水兽呢?

古代修浮桥,常常铸造铁牛来作为镇水神兽。这是因为铁牛身量巨大,可以依靠重量充当桥头的系缆桩。不过,这也闹得铁牛的命运常常很不堪——貌似强大却经常被大水冲走,还要怀丙和尚去捞起来。

犀牛也会被当作镇水神兽。古代传说犀牛能用角分开大海,称其为分水犀(这明显是夸张,把哪头犀牛扔进大海,估计都是OUT这个世界的命运)。秦朝李冰修都江堰,便埋了一头石头犀牛镇压,1973年此石犀被发现,2013年将其出土运送到了博物馆。

石犀牛造型古朴壮观,有三分像河马。巧合的是,此物送去博物馆当年,当地便发了大水,颇有迷信的老人以为是与它有关

还有以石鱼镇水的,长江三峡白鹤梁就有十八尾镇水神鱼,姿态生动。

但它们都和蚣蝮没有什么关系,形态相差太大。如同技术干部多少容易保持纯粹,蚣蝮这类专司某一责任的神兽,自古至今也没有太多必要改变形制,所以,它的原型到底是什么动物,从外观上便可以分辨出一二来。

从外观和古人的描述看,蚣蝮的祖先,应该是一种凶猛的水中巨兽。它很可能曾在中国南方的温暖内河中称王称霸,令当地人胆寒,并奉为图腾。随着华夏文化的南扩,它的主人也被接纳,蚣蝮,也便降格为龙的儿子了。由于其具有水生、凶猛的特点,就此成为镇水兽的首选。

在今天世界淡水大河中称霸的动物中,第一巨兽便是河马,在非洲它是比狮子杀人更多的凶兽。不过,中国的大地上至今没有发现可靠的野生河马生存踪迹,推测它是在古代巨貘类动物的竞争下被阻挡于域外了。那么,巨貘会不会是蚣蝮的原型呢?

巨貘头骨,这种巨兽在中国南方河湖地带曾活跃到一万年前,而后忽然消失,按说和古人类是有交集的

然而,巨貘虽然从牙齿看有一定的攻击性,但它应该和今天依然生存于世的旁系子孙(如马来貘)一样,主要还是一种胆怯温顺的动物。古环境学研究表明,它的幼仔甚至没有小老虎那类游戏行为,也缺少伴生动物,显示其属于一种类似隐者,十分低调的兽类。而且,它是半水栖动物,和蚣蝮的描述相比,水生特征不够明显。

如果注意到如今残存蚣蝮刻像的另一个特征,它的原型便可说呼之欲出。

蚣蝮的另一个特征是它的外形低矮,四肢生长在身体的侧面,而不是下部。

大运河北京段闸门上的蚣蝮,便清晰地表现了这一特征,而且还有一条有力的大尾巴,这更无意中证实了它的身份

具有这些特征的中国古代水生霸主,只有一个,那就是——

曾经横行于中国南方地区的巨型爬行动物——湾鳄

湾鳄,又名咸水鳄,马来鳄,最大的体重在一吨半以上,是世界上最大的鳄鱼,相当于二战中一辆维克斯水陆两用坦克的重量。它性情凶猛,冷酷无情,而且具有极强的地盘意识。著名电影《鳄鱼邓迪》里面邓迪面对的凶鳄,便是这种鳄鱼。

湾鳄的食性复杂,而且十分贪婪,这是一头大湾鳄在捕食一条倒霉的鲨鱼

湾鳄也有食人的情况,最集中的一次是在二战末期的缅甸兰里岛夜战中,误入鳄鱼产卵区的一支日军部队遭到湾鳄的疯狂攻击,全军覆没。

直至今日,有湾鳄的地区,人们谈起它来依然谈“鳄”色变。

湾鳄分布图,深绿色为其现在分布区,杏黄色为曾经的分布区

在商周秦汉时代,湾鳄的分布北线直达长江流域。晋朝名将周处曾有“斩蛟”记载,所斩之蛟,其实便是湾鳄,地点在阳羡,即江苏宜兴。不过,由于气候变迁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改变,湾鳄在我国的分布步步南撤,最后有关于它的记载,早已经是千年以前的事情了。

如今中国已经不再有野生湾鳄的存在,仅存的鳄鱼只有扬子鳄。然而,这漫长和人共同生存的时期,足以形成以湾鳄为图腾的文化,也足以使这种越来越罕见的巨兽成为镇水之兽了,毕竟没有别的动物能够在这里和它争雄。

扬子鳄在某种程度上也有些像蚣蝮,但其温和的性格,一米多长的体格都让人感到可疑,而湾鳄可以长到六米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湾鳄或者说蚣蝮在从中国消失之前,曾有一桩雅事。唐朝中叶,韩愈被贬潮州刺史,此地多鳄鱼,民众饱受其害。这位韩退之先生闻讯十分焦急,于是写了一篇《祭鳄鱼文》,劝说鳄鱼改恶从善,其中文字多有推心置腹的:

“鳄鱼有知,其听刺史言:潮之州,大海在其南。鲸鹏之大,虾蟹之细,无不容归,以生以食,鳄鱼朝发而夕至也。今与鳄鱼约,尽三日,其率丑类南徙于海,以避天子之命吏。三日不能,至五日;五日不能,至七日;七日不能,是终不肯徙也,是不有刺史,听从其言也。”

结果鳄鱼很快响应,迁徙六十里而去。当地老百姓见父母官居然能跟鳄鱼讲道理,惊为神迹,为其立庙。

这件事,似乎说明蚣蝮,也就是湾鳄是很有文化的动物,能够听懂退之先生的话,虽然去南海捉鱼过日子这种幼稚的事情不符合鳄鱼的生活习性,但换个地方总是可以的。

难怪要给人家封为龙子呢。

不过,真实的情况可能并不是这样。韩愈到达潮州在819年,根据对古代气象资料的考证,此时正是唐代一个小冰期的寒冷顶峰,由于气温过低,鳄鱼难以繁殖,所以可能暂时离开潮州地区,倒让写文的韩老爷捡了个现成便宜。

然而,小冰期总有回暖的时节。于是不久之后有一件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发生了——气候变暖之后,蚣蝮,也就是鳄鱼们又返回潮州了,依然在当地过自己的日子。根据《岭表录异》的记载,848年宰相李德裕在牛李党争中失利被贬潮州司马,到达潮州时,所带图书古玩等不意落入水中,准备打捞时发现周围鳄鱼群集,大家不敢生事,只得退去。

说来令人胆寒,但仔细想想,见书则喜,不顾宰相身份与之争夺,这鳄鱼娃儿,还真是重视文化的动物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