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王的诚信是怎样炼成的?

历史狂流2017-05-05

中国古代常以“君无戏言”来形容天子重视承诺,一言九鼎的言行规范,换言之,皇帝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史官载入史册,留于后人评说,因而必须谨言慎行。从这层意义上来说,皇帝是自动放弃开玩笑的权利的。

历史上帝王因为一言不慎而遭致可悲下场的例子不在少数,诸如唐中宗李显曾开玩笑说要把李唐江山送给韦皇后,武则天闻讯后雷霆震怒,当即废除他的帝位,将他贬出长安去当庐陵王。作为皇帝,李显为他的一句戏言付出的是颠沛流离十余年的代价,可见言语冒失的危害之大。

或许现代很少有人知道,君无戏言的传统,究竟是从何时开始形成的。据史料记载,臣子以“君无戏言”警示帝王言行的故事,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

西周开国之初,武王姬发崩逝,年仅十三岁的姬诵继位,史称周成王。周成王执政初期,贤臣周公辅政,君臣一心,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

然而周成王毕竟只是十三岁的少年,嬉闹贪玩是天性,因此时不时也会有一些出格的言行。

有一次,姬诵与弟弟姬虞在园中玩耍,玩得兴高采烈之时,姬诵便随手摘下一片桐叶,剪成像征帝王权力的“玉圭”,递给姬虞,并当面许愿说“我以此为凭证,封你为唐国诸侯”。这边两个顽童还在嘻哈玩闹,那边史官早已将帝王所述尽数记下,并催促姬虞跪下谢恩。

两个十几岁的孩子哪懂什么君臣之礼,都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而姬诵更是嘟着嘴解释,刚才不过是自己和弟弟开的一个玩笑。

此时,将这一幕看在眼里的周公立刻上前正色道:“天子无戏言,君王的每一句话都是要被载入史册的。大王既然答应的加封姬虞,就应该择个良辰吉日,兑现承诺。”

少年天子这才意识到身为帝王应该履行的责任和义务,立刻点头称是,很快将唐国领地封赏给兄弟,这便是“桐叶封弟”的典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