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是怎么灭亡的?韩国是被谁灭掉的?

浮泊凉2018-10-16

秦军攻赵虽久攻不下,但赵国被严重削弱,丧失了牵制秦军,救援韩、魏的能力。秦国的既定方略是先弱赵,再亡韩、魏,此时秦王认为时机已到,便决定灭掉韩魏,再伺机而动,灭掉赵国。

那么,秦国是如何灭掉韩国的呢?这还要从韩国自身说起。

韩起源于晋国同姓宗室,也是周王室的宗室,与燕国同为姬姓诸侯。公元前433年,晋国的韩康子与魏桓子奉宰相智伯之命,准备在晋阳讨伐赵襄子,瓜分他的封地。但经过赵襄子的游说,最后韩魏临阵倒戈,三家联合灭掉了智伯,瓜分了智伯的封地。从此韩、赵、魏三卿独霸了晋国。后来,三卿将晋的领地瓜分,灭亡了晋国。这就是“三家分晋”。赵、魏、韩成为三个独立的诸侯国后,得到了周天子的认可。因此,人们常常将韩、魏、赵三国合称为三晋。

韩国建国时,就处于四战之地。北有魏赵,东有齐,南有楚,西有秦。一百多年来,韩国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下来的,与各国都曾有过激烈的交锋。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生存,韩国必须有自己的“撒手锏”。

2cff7f2c2c4ba52d21896e076e79fad5.jpg

魏桓子画像

当时,韩国有着最先进的兵器制造技术,它的弓、弩、剑都是当时超一流的兵器,史载“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韩国的弩威力巨大,“远者括蔽洞胸,近者镝弇心”。韩国的剑“陆断牛马,水截鹄雁,当敌则斩坚甲铁幕”。这些先进的兵器,就是韩国的“撒手锏”。因此,当时的韩国有“劲韩”之称。

韩国国力最强盛的时期是韩昭侯在位时。当时,韩昭侯任用法家学派的申不害变法,韩国内政修明国力较为强盛,但韩国弱小的祸根也就此种下。

法家有法、术、势三派,申不害是“术”派的代表人物。因此,申不害变法的核心是术,是君主驾驭臣子的方法。韩昭侯变法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怎样用“术”驾驭臣僚。但这些都是虚的东西,他没有在富国强兵等实的东西上下工夫。

因此,韩国实际只是政治力变得强大了,经济和军事实力的提升并不明显。与之仅相隔一年的商鞅变法,是着重于“法”,重点放在了富国强兵上。这两个变法虽然都是由法家学派的人物主持,但由于两个人的思想差别极大,因此取得的成效也是明显不同的,所以我们说,韩国弱小的祸根从申不害“务虚不务实”的变法起就埋下了。

839d6bf2be66b8fd50c9d3a2ec1d22b2.jpg

韩康子画像

韩国的国土面积在七国之中最小,是相对的小国。小国的生存之道有两种,一种是改革图强,从内部使自己强大;另一种是通过外交依附于某个大国,获得大国的庇护。

韩国力图通过改革使自己强大,但天不遂人愿,韩国的强盛并没有持续多久。在申不害担任韩相的十几年期间,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侵略韩国,史载:“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十五年,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但申不害死后,韩国的处境就开始变得恶劣。

由于韩国的变法并不持久,不足以使韩国强大起来,因此韩国要想生存,就必须在外交上下工夫,但从韩国的表现来看,他的外交搞得实在糟糕。

韩国的外交政策,用四个字形容就是:摇摆不定。对小国来说,这样的外交政策是最致命的。

战国初期,魏国最强大,到处侵略他国。有一次,魏国攻打赵国时,将赵国的都城邯郸包围了,当时各国相对均势,不希望任何一方独大。因此,各国间常常互相帮助,共同抵御侵略。赵国一面苦战,一面向齐国和韩国求救。

韩昭侯不知道该不该出兵,就问申不害。但申不害也不知道,他就说需要考虑考虑。几天后,申不害猜到了韩昭侯的心思,就建议韩国联合齐国共同出兵。韩昭侯也不想看着魏国过分强大,因此这个建议很符合他的心思。于是,齐国和韩国就联手出兵了,但联军没有去给邯郸解围,而是攻打魏国的首都,迫使魏军回援。这一仗,就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围魏救赵。

从韩国的这次表现来看,韩国的外交政策一直不明确,始终在摇摆。

其实,对韩国来说,其外交的重点应是联弱攻强,防止超级大国出现。因为只有超级大国才能灭韩,一般的强国即使灭了韩国,自己也会损失惨重,被他国灭掉。所以,联弱攻强应该成为韩国的基本外交政策。但韩昭侯没有这种意识,最终他决定出兵救赵只是一种短期利益行为,联弱攻强并没有成为韩的基本国策。

f93cbc86cefb967154eb06bc3a740eb1.jpg

宣惠王画像

秦国崛起后,韩国的外交应是联合六国削弱秦国。但韩昭侯以后,韩国庸才辈出,昭侯也没有留下既定的外交战略,韩国只好在侍秦和抗秦上来回摇摆。

韩宣惠王时期,秦国攻占了韩国的脩鱼,俘虏了韩国将领。韩国有大臣对韩王说,我们派人去跟秦国求和吧,盟国都不可靠,不如我们送给秦国一个城市,然后跟秦国联合去打楚国,再从楚国夺回一座城市,这样秦国不打我们了,我们也没损失,不是两全其美吗?

韩王觉得有道理,就派使者到秦国准备和秦国商议攻楚。楚王听说这件事后,就召集谋士商议应对之策,有人建议说楚国一定要大张旗鼓地宣扬援韩抗秦,让各国都知道,然后再派人带厚礼见韩王,告诉韩王楚国会是韩国坚强的后盾。

韩宣惠王听说后,就觉得联楚攻秦才是长远之策,于是他便下令停止和秦国议和。大臣劝谏说,楚国很有可能是虚张声势,但韩宣惠王一直觉得秦国才是韩国最大的威胁,因此最终接受了楚国的建议。

宣惠王十九年,秦韩两国开战。这是一场大会战,韩军哪里是秦军的对手,很快就招架不住。韩宣惠王不断派使者催促楚国出兵,履行约定。但直到韩国战败,也没见到楚国的一兵一卒。最终,楚国把韩国给忽悠了。这坑苦了韩国,最后韩国不得不向秦国求和,把自己的太子派到秦国做了人质。

这次之后,韩国发现五国确实不可信,他们都想利用韩国消耗秦国。因此韩国的处境很尴尬,它合纵不起来,但连横却只能帮助秦国强大,加速自己的灭亡。在这样两难的境地下,韩国的外交政策越来越无力,最终变成了苟延残喘的自保,只要能自保,割地、求和等等什么条件都能答应。秦昭王后期,韩国被打得没办法,就向秦称臣,成为秦的附属国,只求苟安,能存在一年是一年。

此后,秦国一直蚕食韩国,到秦王发兵灭韩的前一年,韩国只剩下了两座城池。

这种情况下,韩国的灭亡就是时间问题了。公元前231年,趁赵国无力牵制秦军的时机,秦军轻松攻下南阳。一年后,秦军都没遇到像样的抵抗,就将韩国都城攻下,俘虏了韩王。就这样,韩国成为战国七雄中第一个被赢政灭掉的国家,也拉开了赢政一统天下的大幕。

标签: 韩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