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的军事力量怎么样?秦朝的兵器都有哪些?

浮泊凉2018-10-17

秦王朝是一个典型的军事帝国。早在秦未统一前,商鞅就通过变法就确立了秦国的军事帝国性质。在当时的秦国,国民基本上没有精神生活,整个国家只讲耕战,而且“耕”也是为了战,秦人的社会地位、社会财富,大多要靠战争和为战争服务来获得。

嬴政统一六国后,继承并发展了秦国的军事制度。在秦王朝存在的短短十五年中,秦军北击匈奴、南平百越,完成了不少军事壮举。由于不断地实践和改进,因此相对于其他制度而言,秦朝的军事制度更加成熟和完善。

在军事领导体制上,秦始皇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也是全国军队的最高统帅。战争的发动、将军的任命、兵员的征集与调动,都需要有皇帝的认可才能执行,这样,皇帝就牢牢控制了全国武装力量,做到了大权在握。在秦国,要想调动军队,必须要有虎符或是玺书。从战国时代到统一后,秦国一直施行这种制度。除临敌应急外,只要调动的军队数量超过50人,就必须得到皇帝的许可,持虎符或加盖了玉玺的文书才能调动军队。虎符通常一分为二,皇帝持有一半,地方军事长官持有一半,两者契合,军队才会听从调动,否则任何人也无法调动。

秦朝的军事领导体制由中央和地方两部分,中央的领导者是皇帝、将军、国尉和其他在京的高级官员。国尉是与丞相、御史大夫并列的三公之一,常年在中央任职,虽然是常设职务,但他只是秦王的最高军事参谋,平时并不带兵打仗,也没有调动军队的权力。只有在战争时期,国尉在得到皇帝的命令后才能出征。国尉之下是将军,将军之下是裨将军,裨将军之下是校尉,校尉一般都是地方上郡一级的最高军事长官,也是征战沙场时独当一面的主力战将。

在地方上,秦朝的军事系统又分为郡、县两级,最高长官分别为郡尉和县尉。平时,郡尉和县尉的主要工作包括征兵、练兵、为中央和边疆输送兵源,并率部维持当地的治安。到了战时,郡尉和县尉还要随时准备率领本部人马出战。

73b66a2f4e0660b96d928805f20a2b80.jpg

秦朝的武装力量由三部分组成:都城咸阳的禁卫军和卫戍治安部队、郡县的地方部队和边疆的边防军。

所有驻守都城的部队都是全国各地选出的精兵,这些精兵被分为两部分,即禁卫军和卫戍治安部队。两部互不统属,其长官都由皇帝直接任免。

禁卫军又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负责做皇室人员的“贴身保镖”的侍卫,由郎中令统帅,随时在皇帝身边护驾,这支部队中的所有士卒都被称为“郎官”,是精锐中的精锐。他们不仅武艺出众,而且都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因而容易得到升迁,是军中骄子。禁卫军中的另一支是皇宫警卫兵,主要职责是守卫宫门,保证各个宫门的出入安全并负责皇宫中的巡逻。两支部队既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约,这样,皇帝就能使禁卫部队既保证了自己的安全,又把控制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都城中的另一支部队被称为卫戍治安部队,主要职责是在宫城以外的京师重地负责治安和警卫工作。京师内的水灾、火灾、武库等事宜也由这支部队负责。当皇帝外出时,这支部队还要派出人员担任外围警戒任务。由于这支部队的任务较为繁杂,因此人数众多,大概有万人左右,特殊时期还可扩编。

秦朝的地方武装部队就是郡县地方军。秦律规定,所有秦国的成年男子一生都要服两年兵役。一年在郡县训练,维持地方治安,一年在京城担任护卫或到边疆戍守。郡县的军事工作由郡守和县令负责,但实际的执行人是郡尉和县尉,他们平时的主要任务就是征兵、练兵,战时则奉调出征。因所处地理环境的不同,北方平原地区的兵种多为步兵,西北多为骑兵,南方河湖地区则为水兵,各地区依据实际情况进行不同科目的训练。

5a5be18579dbebfb2cddf2c0de0885f0.jpg

随着秦国统一事业的推进,其疆域不断扩大,和外族接壤的地区也越来越多。秦统一后,整个北部边疆——东北、西北、正北,都有少数民族的部族存在,西南也有众多的越族人存在。在漫长的边境线上,秦国设立了一支数量巨大的边防军。如蒙恬统率的沿长城一线戍守的秦军至少有三十万,在五岭地区,秦军也有四五十万的兵力布防。

秦军拥有当时最齐备的兵种,有战车兵、步兵、骑兵、弓弩兵、水军等。

战车兵是一种古老的兵种。在春秋时期,战车兵是战争的主力,步兵只是辅助兵种。到了战国时代,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和各种谋略的运用,战车兵由于不适宜山地作战、长途奔袭等战法,也容易被伏击,因此,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成为辅助兵种,其地位被步兵所取代。

步兵是最古老的兵种,也是战国时代各国军队的主力。当时各国步兵人数加起来大约有百万之众。秦统一后,军队数量也常常保持在百万以上,其中大部分是步兵。秦朝的步兵有轻装与重装之分,轻装步兵只有简单的铠甲,作战时一般持远程兵器,充当先锋,冲乱敌军阵形。重装步兵有严密而厚重的铠甲,处在军阵中的核心部位,是秦国步兵的主力。

在现存的秦陵兵马俑中,排兵布阵的也多是步兵。秦军步兵轻重结合,搭配使用,有力地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史书记载,秦军步兵所向无敌,“山东之士被甲胄以会战,秦人捐甲徒以趋敌,左携人头,右挟生虏。夫秦卒与山东之卒,犹孟愤之与怯夫;以重力相压,犹乌获之与婴儿……”在秦军统一六国的过程中,步兵是主力,在秦军对匈奴的大队骑兵作战时,步兵依旧是主力,在进军岭南的艰难道路上,步兵依旧是秦军当之无愧的主力。

骑兵也是秦军中的重要兵种,在历次战争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骑兵最早出现于草原游牧民族中,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开始有骑兵。战国时,骑兵普遍成为各国军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秦国的骑兵编制是四人一组,三组为一列,八列为一个纵队,一个骑兵阵由一个纵队加一个阵首列组成,共有一百零八骑。秦军号称百万之师,但其拥有的骑兵队伍不过几万而已。这不是因为骑兵的战斗力不行,骑兵的战力远在步兵之上,但骑兵最大的缺陷就在于他的坐骑——马。当时中原各国的经济大多以农业为主,一国并没有多少马匹,适合作战的就更少了,而且骑兵一旦遭受损失,重建周期也较长。

2def9723f73210969c1b743fd421426d.jpg

此外,当时的骑兵装备也不完善,没有马蹬,上马下马不方便,加上当时马匹的繁殖和培育技术落后,骑兵始终未能成为秦军的主力。正是由于骑兵的这些缺陷,使中原各国建立骑兵的成本远较步兵高,训练也更困难,军马供应也不足。因此,战斗力更强的骑兵就只能成为配合步兵作战的辅助兵种。

虽然骑兵不是主力,但不可否认的是骑兵机动灵活,突袭能力极强,在战争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在秦统一后对匈奴的战争中,数量不多的秦军骑兵立下了不朽之功。

弓弩兵是秦军的另一个重要兵种。弓箭出现得很早,原始社会的先民就在打猎时广泛使用。到商代时,弓箭兵开始大量出现在战场上。春秋战国时期,经过不断的改进,人们发明了弩。弩有三种,一种是弩弓,它的特点是轻便,射程和命中率都较弓箭高。另一种是连弩,可以连发或齐发。还有一种是弩车,就是将连弩装在战车上,在布阵时,几十辆弩车排成阵形,往往可以达到万箭齐发的效果,对敌人造成极大的心理震慑。

在秦国,弓弩兵被视作步兵的一种。从数量上看,它在步兵中占据绝对优势。也就是说,步兵是秦军的主力,而弓弩兵又是步兵的主力。到战国时代,由于弩的不断改进,它显示出比弓更大的优势,弩兵渐渐成为独立的兵种,取代了弓箭兵的地位。

在秦陵兵马俑的一号坑中,弩兵数量是最多的,它和其他兵种混合编队,构成了雄伟的战阵。在二号坑中,弩兵已经独立成编,独立摆阵,这表明弩兵战法应经发展到新的阶段,可以独立迎敌了。在整个兵马俑出土的兵器装备之中,弓弩和箭簇是数量最多的,这充分说明了弓弩兵在秦军的数量和地位。步兵冲击敌人阵形前、骑兵突击前、包围战中以及敌人溃散后,弓弩兵都要进行一番铺天盖地的射击,从气势上彻底压垮敌人。


标签: 秦朝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