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中英战果差异竟这么大,你知道吗?

阿泽2019-09-27

英国为了打开中国的国门,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这场战争英军是有备而来,而清政府却是临时应战,清军的狼狈有可想而知了。但是清朝政府在统计战场中的士兵伤亡,武器消耗还有白银损失的时候还在弄虚作假,试图掩盖他们腐败的本质。就当时的作战状态来看,清军肯定是占不了太多便宜的,但是政府却经常统计那些清军战胜英军的战役,以此来表明政府的强大。这种自欺欺人的做法实在令人好笑,他们统计的数据真的符合实际情况吗?笔者查阅了九龙之战等政府的统计情况,发现大多数都是清政府的夸大其词。

中英鸦片战争_鸦片战争时中英实力对比_中英鸦片战争战国差异_中国历史网

1840年,英国军舰在九龙要求清政府满足他们的物质补充需求,清政府当然不同意,于是立即派军前去阻拦。其实英国本来就是为开战找一个借口罢了,清政府的拒绝正合他们的意,于是两方协商不成就打起来了。先是英国军舰向中国船舰开火,还好清军这个时候已经建立了炮台,因此也有能力和英军互怼。不过英军这次的准备并没有那么充分,可能他们也没有想到,清政府看似腐败,没想到关键时刻还有两把刷子,于是没有过多的纠缠就离开了,这场炮火互轰之战大概持续了半个多小时。

但是根据林则徐呈给皇帝的奏折中看,这场战斗打了有五六个小时,而且奏折中提到,他们把英军的一艘船直接轰得翻到水里了,更是打死了数十名英军侵略者。为了增加这个结果的可信度,还有当地的官员作证,他们亲眼看见英军尸体有一二十具被埋,而且还没有包括那些随着水流漂走的,受伤的敌军更多。我军死亡人数极少,最终结果也是我军取得胜利。有意思的是,这和英军方面的统计截然相反。根据英军的报道,这场炮轰只持续了半个小时,而他们一共也只有三个人受伤,没有人死亡。不知道那些清政府的地官员是在哪看到的那么多英军尸体呢?

这场炮轰的互怼还没过去两个月,两军又在穿鼻湾打起来了。这次两方可能都吸取了上次的经验,参加的军舰都很多,但真正打起来的时间只有几分钟。林则徐对上面的交代是这样的:英国的主军舰多次被我军打中,而且我军把他们的国旗都打下来了。对方的军舰仓皇逃窜,而且他们士兵死伤无数,而清军只牺牲了六个人,受伤的军官只有一个人。我现在军舰没有被打翻,但是有三艘都进水了,还有一艘起火了,但结果仍是我军大胜。

我们再来看看英国的统计资料,根据他们的记载,英国的主君见只是轻微的损伤,而且他们也没有人员伤亡。反而是清军有三艘船都被他们打沉了,一艘船还直接被轰炸了,还有很多船进水了。

还有更离谱的情况就是清军记载了一场战役,而英军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统计。清军在记录中说到,同年12月他们和英军又发生了交战。而且清军一共击退敌军六次,还抢了对方一把枪,很多英军士兵滚下悬崖摔死了。还有当英军将清军包围的时候清军竟然直接冲了出去,还只有两名士兵受伤,中间还能砍伤对方几十人,这真可以说得上是天降神兵了。但是人家英军根本就没有关于这场战斗的记载,这样的情况也很是尴尬啊。

清军除了对数据进行统计,而且还善于描写将士们杀敌的勇猛。这种做法也是源于中国特殊的文化,因为这样说的话就会对其他的士兵产生激励,同时也会博得皇帝的喜爱。但是英军关于这次战役的记载却很少,即使有,也和清军的的记载截然不同。但是坐在皇宫里的皇帝是不能够看到真实的情况的,他只能根据大臣们报上来的奏折了解前线的战况。因此当皇帝看到送上来的都是战胜敌人的好消息时,非常兴奋。因此他会根据这些胜利的消息作出相应的对策,这个消息给了他一个误区,那就是皇帝认为英军的实力如此一般,根本不配和大清朝的兵力相抗衡,于是他就给前线下达命令,一定要开足火力和英军对抗到底,一定能够将他们打得无影无踪,落花流水。

中英鸦片战争_鸦片战争时中英实力对比_中英鸦片战争战国差异_中国历史网

从上面的统计特点我们也可以看出清军关于有很多战争的记载都是不真实的。第一,他们关于战争的描写不够清晰,比如经常用被水冲走很多,摔下山崖很多。而这个很多到底是多少,就看个人的理解了。第二,他们拿自己军队和对方军队伤亡人数做对比的时候,总是将对方的死亡人数无限扩大,将自己的伤亡人数缩到最小。第三,他们能厚着脸皮将每次打仗都说打了胜仗。虽然说自己打胜仗能够鼓舞士气,但是战果的统计却是要科学严谨的,因为这是要呈给上级看的,上级要根据这个结果发布指令的。错误的结果就可能导致错误的政策,那么将来只会带来更重大的伤亡。

对于清军关于战争的记录结果的准确性,我们不仅可以从清军的实际战斗实力来质疑,也可以从英军的统计数据来对比。那为什么英国的统计就相对准确呢?这是因为英国关于战争的统计来源比较广泛,不仅有军方给出的结果,还有一些士兵的回忆录,以及一些传教士的见闻录,这些数据是可以相互印证的。但是清军这方面做的就没这么全面了,随行官员带出的资料很少,后人关于历史记载只能通过官方的报告来查看。但是这个官方的报告真实性有几分呢?林则徐在给皇帝报战况的时候想得最多的问题应该是如何让这份战报看起来好看,能够得到皇帝的赏识。而关于战争的真实情况,他是不敢轻易往上写的。因为这样只会得到皇帝的责怪和惩罚,也会使我军的士气降低。

这跟清朝当时的腐败统治制度也是有关的,清朝晚期的时候,可以说国力衰微政治腐败。官员们都不再为了国家着想,只想着保住头上的乌纱帽,不管国家前途命运如何,先让自己快活的当几年官再说。因此在官场上大家相互帮扶,一级骗着一级,一直骗到皇帝那里去。而且那个时候的官员是非常自私的,在他们的眼里,士兵的性命是不值钱的。他们认为在战争中有人牺牲是非常正常的,而这些小卒都不过是些轻贱如蝼蚁的生命罢了,皇帝也不会在意,他们少报几个或是多报几个又有什么关系呢?

相反,英国当时的思想觉悟已经很高了,他们也正在积极履行着生命人人平等的理念,他们对于生命是非常敬畏的。因此他们会将死亡的士兵数目严格的记录下来,并对他们表示崇高的敬意,这和我们当代管理军队的理念相吻合。

中英鸦片战争_鸦片战争时中英实力对比_中英鸦片战争战国差异_中国历史网

但是再看看清朝的官员们,在他们面前,自己在官场上的命运是最重要的,而那些为战斗牺牲的无名小卒是不值得注意的。因此他们才会在统计伤亡人数时是如此的草率,虚假。因为打了败仗他们就会被皇帝处罚,他们的官场之路从此就会暗淡。而他们打了胜仗就会得到褒奖,官场之路一片光明。而皇帝又没办法亲自到战场查看情况,只要和地方的官员打好招呼,谁又能做到真正的结果究竟是什么样呢?大家一起升官发财不也是很好吗?

从这一个小小的军事统计就可以看出,清朝政府究竟有多么的腐朽无能了,他们不学习别国优秀的文化理念和军事实力。反而总是在进行自我催眠,认为自己的国家非常强大,不会惧怕外敌。但当战争真正来临的时候,他们除了撒谎,编出一些好看的结果让皇帝喜欢之外,做不出任何有利于祖国安宁和平的事。

标签: 鸦片战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