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二2019-10-10
黄河是华夏民族的母亲河,同时也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源头。在对黄河的尊崇之下,国人一直在寻找着黄河的源头,它究竟从哪里来?又会流入何方?一切的一切,都需要从人们的探索开始。今天我们再次将时光倒流,随着古人一起探查黄河真正的源头。如果您想了解,小编这就为您揭秘:
西门豹治邺的故事,可谓是妇孺皆知,巫婆口中需要娶媳妇的河伯指是漳河。由此可见,一条小小的漳河尚能令古人因恐惧而拜祭,更何况是被称为“中国第二大河”的黄河呢?
李白曾经在诗中豪气地写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没错,李白眼前的黄河之水,正是从“天上”而来的,可是所谓的“天”又在哪里呢?除了李白想弄清这个问题之外,唐太宗李世民同样也持有如此疑问。
唐贞观年间,李世民曾派遣大将李靖、侯君集、李道宗等人探寻黄河源头,史书记载称:“次星宿川,达柏海上,望积石山,览观河源”。至贞观15年时,文成公主外嫁吐蕃王松赞干布,吐蕃王亲自率军在河源迎接。由此唐代人认为,黄河源头就是河源,位于青藏高原之上。
唐代在我国古代王朝中虽出类拔萃,却碍于科技发展力的限制,并没有真正考察到黄河的本源。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长河,它一直受到了各朝统治者的注意,而元代与清代的统治者更是如此。
公元1280年时,元朝专使都实奉元帝之命负责查勘河源,他一路循着黄河的轨迹而上,发现唐代史书中所记载的“河源”,应该在一个叫做“朵甘思”的地方。在此之后,他为元帝的上表中这样写道:“有泉百余泓,或泉或潦,水沮如散涣,方可七、八十里,且泥淖溺,不胜人迹,弗可逼视,履高山下瞰,灿若列星”。
意思是说,“朵甘思”有数百个大小不等的泉水,在一块很大的地方汇聚,从上方望去,犹如黑夜中的繁星一般,故此得名“星宿海”,元人认为它才是真正的黄河发源地。
至清代时期,黄河开始频繁的泛滥,当时的朝廷与百姓纷纷祭奠河神,祈求其不要再发洪水淹没良田。清代帝王为了能够表达对河神崇拜的诚心,便先后派专使拉锡和阿弥达到黄河源头,在当地告祭河神。
拉锡发现星宿海并非真正源头,其上还有三山,三山上的泉水汇聚一起流入扎陵湖。在此之后,阿弥达也奉命前往河源告祭河神。他对拉锡发现的三条河进行了详细勘查,最终认定位于星宿海西南的阿勒斯坦郭勒河(即今卡日曲)为黄河上源,由此也让黄河源头第一次被真正的发现。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黄河的问题给予了相当大的重视,全国人民都要将以前泛滥成灾的黄河制服,变成真正能温柔造福人类的“母亲”。1978年,国家组织有关单位内的各路专家,对黄河源头进行更为详实的调查,经过仔细的比对与考察,终于得出了确切的结论。
在结论报告中,专家们阐述了黄河源头的确切位置。黄河源头位于青海的腹地,河源由三部分组成,一为扎曲,二为约古宗列渠,三是卡日曲。扎曲源头一年四季多处于干涸状态,而卡日曲源头最长,水源之下有五个泉眼,流域面积也是三个源头中最大的一个。即使到了干旱的季节,其水源也不枯竭,属于是黄河水源的“主力军”。古宗列曲就是“星宿海”,其河源相对较小,仅由一个泉眼构成,整体为一处长60公里,宽约40公里的椭圆形盆地,内部小水泊数量达到了100个,远远望去正如“星宿”一般。
华夏民族5000年的文明,都是在黄河的怀抱中孕育传承而来的,她用甘甜的河水哺育了每一位中国人,也向世界带去了炎黄子孙的不屈精神。如今的人类已经可以主宰一切,而对于黄河来说,我们应该对其进一步的珍惜与爱护,毕竟和谐相处才是自然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