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古代就有食品安全法了

鹤行长川2020-01-19

食品安全是一个人们警钟长鸣的问题,不管什么时候,食品安全都是最重要的,我们常常说道民以食为天,吃当然是最重要的了。

一般人见面问的最多的便是“你吃饭了吗?,”其实,这句话包含着对朋友的深切关心,因为中国的古代非常贫穷,人们总是吃不饱穿不暖。所以见面问候一句“吃饭了吗”也是成为了人们的口头语。而且,食品安全其实在古代就有了,古代人有着自己一套的食品安全法。

大多数人认为古代人的饮食健康又安全,实际上古代人的菜市场也很混乱,不少人死于食物中毒,为了生存,各朝各代不得不亮出他们独特的食品安全措施。

周朝:要求不高,食品吃熟的就好。

《周礼》中也有一套肉类合格标准,足以看出周朝人对食材和生命的严谨的态度,这些都是日常食材的反面教材,如半夜嚷嚷的牛、毛质稀松不健康的羊、腿上毛杂乱,受过腿伤的狗、羽毛黯淡叫声刺耳的鸟、翻白眼状态异常的猪、毛色杂乱的马都不能拿起出来交易,违者罚款受刑。

春秋战国:生在乱世,吃得饱不如吃得香。

就拿游说四方的孔子来说,他对于饭局就是杰出的完美主义者。《论语·乡党》中记载孔子吃鱼的标准,口感不好不吃;闻着不香,做的难看也不吃;没有肉酱搭配就更不吃了,孔子代表了大多数有威望之人吃饭的要求。

其余之外的小民众们虽然没有这么多花样,但相比周朝,吃一顿饭也是很有讲究的。

孔子那个时代战乱纷繁,大家食不果腹,当时的小米、小麦大麦大多都不干净,沙粒非常常见,所以越是上层的人,吃饭越是讲究规格。

繁荣的唐汉:贩卖过期的、有毒的食物,犯罪程度和抢劫一样严重。

张骞到西域游走一番,带来了奇异的西域蔬果。

《礼记》中明确规定:“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用现代话讲,就是粮食和水果,都得吃成熟的,生涩的不允许拿出来摆摊。瓜果蔬菜方面规定都这么严格,就更别提肉类食品了。

西域蔬果这时各类假冒伪劣的案件就开始出现了,就拿当时盛行的脯肉为例,官府特地颁布食品安全条例,如果官府查到你违法,即使你同意烧毁有毒的脯肉,还是要杖责九十,打到你屁股开花;要是你知情还转卖有毒的脯肉,你就等着被处以绞刑吧。这就让奸商不敢再钻空子。

制度严格的宋清:经常吃到有翔的海鲜,不管奸商就活不下去。

宋朝商贸十分发达,饮食上却乱七八糟。城里人经常吃到被翔泡过的鱼虾,塞了沙子的鸡,吹足了气的鸭子等等,为了体恤民情,官府特地成立一个检查食物安全的组织:行会,它在各行各业都有分支,解决了不少问题。

清朝也有这样的操作,比如茶叶方面,就有专门负责抽查茶叶的官员,清朝还要求茶商办理营业执照,可以说很专业。

标签: 食品安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