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医和御医完全是两码事

思慕2020-02-17

在我们的观念里,“太医”和“御医”就是一回事,都是为皇上或者贵族看病的。那么真的如此吗?

“太医”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秦代,当时设有“太医令”一职。西汉的时候已经有了太医的官职设置。在唐宋的时候太常寺也设有太医署或者太医局,金朝开始称之为太医院。元代的太医院已经成为了一个独立的机构,专门负责医疗,并制作御药。到了明代,太医院已经有了分科。

“御医”的级别比太医要高,一般只给皇上或者皇上的姻亲眷属看病。从明清两代的太医院官职设置我们就能够看出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在《清史稿·职官志》中记载:太医院的大夫一共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的才叫“御医”,只有13人,在雍正乾隆时期御医只有七品,和县令是一个级别。第二等的被称为“吏目”,有26人,八品与九品各13人。第三等叫做医士,共20人,“给从九品冠带”。第四等的被称之为“医生”,有30人,没有品级。

“御医”只是第一等的13名大夫,就算把院使(正五品)金额左、右二判(两位副院长)都算上不过才16人。而“太医”指的则是整个太医院的医生,共有92人。其中御医、吏目、医士这三个等级的59位大夫可以独立看病,有处方权;而第四级的“医生”只有当助手的份,放到现在也就是个助理医师或者护士。

因此,“御医”和“太医”根本就是两码事。

标签: 太医 御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