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君2020-04-17
商周与春秋战国农业
夏、商、周是原始农业向传统农业的过渡时期,中华农耕文明的基本特质大致定型,传统农业的基本要素初步具备。春秋战国是传统农业的奠基时期,农业生产关系的剧烈变革与生产力水平的显著进步,激发、创造出了灿烂的思想文化和物质文明。
特征:通过土地私有化、生产方式转变等生产关系的变革,土壤与物产、农时与物候等人们对农业科学的认识,金属农具的出现、农用动力的应用、农田水利的发展等生产力发展。
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农业
秦汉、隋唐盛世深刻影响着中国乃至世界历史的进程。农牧文化的对峙与融合,构成了这一时段社会经济文化的基本内涵,展现了恢弘强劲、兼收并蓄的时代特征。中央集权制度的巩固,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大型农田水利工程的兴修,铁犁牛耕的推广,北方旱作技术体系的成熟,为汉唐时期农业发展与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特征:小麦的推广与作物结构变化、北方旱作技术体系的成熟、铁犁牛耕的普及、畜牧业之盛以及丝绸之路的开通发展、饮食文化的发达、大型综合性农书问世等。
宋元农业
历史时期多次大规模的北人南迁,促进了南方农业开发与发展。先进的农业科技、生产工具、充足的劳动力和江南优越的自然条件,是宋元时期江南稻作技术体系成熟的基本要素。江南经济地位显著提升,中国经济重心南移进程完成。
特征:水田耕作技术体系的形成、江南农田水利、园圃业商品化、棉花引种及传播等,中国传统农业发展重心南移后以稻作农业技术体系逐渐形成。
明清农业
明清时期人口激增,人地矛盾成为必须应对的基本国情。在人口压力下,土地利用率显著提高,农业向更加精细化发展;农业地域空前拓展,促进了新农区的开发。第三次引种高潮改变了我国基本的作物与饮食结构,传统农业科技体系全面成熟。
特征:耕作制度的变化、基塘农业的出现、土地的开发利用多元化、农业科技的运用及发展等,农业开始出现精细化、集约化和商品化特点。近现代农业
1840年以后,随着西方科技的大量传入,经验农学开始向实验农学转变,有机农业向无机农业发展,新型材料与技术替代传统工艺,农用动力由畜力向机械化过渡,中国农业开启了近现代化的进程。
特征:农业科技的发展与应用,农用动力由畜力向机械化过渡,近现代农业教育、科研与推广体系的建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