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宰相是做什么工作

历史君2020-05-18

  清代基本沿袭明制,仍然不设正式的宰相。清代前期设立官阶一品的大学士,为文臣最高品级,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具有宰相性质。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后,大学士的职权被军机大臣架空,军机大臣取代大学士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清宫剧多,有部电视剧叫《宰相刘罗锅》,电视剧《康熙王朝》中明珠、索额图动不动就被人尊称为“明相”“索相”,这只是小说家言。清代臣子绝对不敢以宰相自居,因为皇帝最烦、最讨厌就是“宰相”,是犯忌讳的。

     据《清实录》记载,乾隆四十六年,乾隆无意中发现名儒尹嘉铨在其著书中称大学士、协办大学士为“相国”,乾隆对此非常震怒,严厉批评说:“夫宰相之名,自明洪武时已废而不设,其后置大学士,我朝相沿而不改,然其职权仅票拟诏旨,非如古所谓秉钧执政之宰相也。”乾隆说的非常准确到位,清代的大学士仅仅是根据皇帝的旨意草拟诏书,根本没有任何决策权。清末,袁世凯大权独揽,被清廷委任为总理大臣,可算是封建社会最后一位“宰相”。

  古代皇帝与宰相之间的关系是最重要的君臣关系,直接影响到政权的稳定性,二者之间相处融洽、亲密无间的时候少之又少,大部分时候是一种此消彼长、相互竞争的关系。君权强大,则相权衰弱,反之亦然。前者发展到极端就是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皇帝亲自统领六部,后者发展到极端就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名为汉相,实为汉贼”。

      从秦至清,宰相职权大体经历了一个由大到小、逐渐减弱的过程。与此相伴随的是,皇权越来越集中,皇权专制在明清发展到顶峰,不受任何制约和牵制,严重影响了中国社会近代化发展进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