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故事

罗生门橘子2020-06-11

宣统二年十月十二日(1910年11月13日),孙中山在槟榔屿召集黄兴等同盟会员召开重要骨干会议,会议决定集合同盟会精英骨干,在广州发难,与清政府决一死战。宣统三年三月二十九日(1911年4月27日),辛亥广州起义(又称黄花岗起义)爆发,由于革命党人孤军奋战,起义最终失败。事后,同盟会员设法收敛烈士遗骸72具,合葬在广州城东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光绪二十一年七月二十日(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在日本成立,这使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此后,在同盟会的领导下,资产阶级革命者一次又一次地向清王朝的统治发起进攻,这些大大小小的起义在不同程度上打击了清朝的统治,为武昌起义的最后成功奠定了基础。

黄花岗起义是孙中山领导的十一次革命起义中的第十次。从光绪三十二年(1906)萍浏醴起义开始,同盟会、光复会等先后组织发动七次武装起义,但都由于各种原因失败了。不少革命党人因此灰心丧气,有些甚至走上暗杀的道路,只有孙中山等人以超人的毅力坚持着。

宣统二年(1910)冬,孙中山召集同盟会骨干商议“卷土重来”的起义计划。最后,他们商议决定在广州举行大规模的起义,以期一举推翻清政府的统治。会后,黄兴与赵声按计划潜入香港,迅速成立了起义领导机关“统筹部”。接着,统筹部派人潜入到广州各地联系新军、防营、民党等武装力量作为接应。广州各个秘密据点也很快建立,作为临时周转和储藏军械的地点。

起初,革命党人把起义时间定在1911年4月13日,赵声为总司令,计划分成多路同时进攻。但是由于募捐款和武器迟迟不到,革命党人不敢轻举妄动。更糟的是,4月8日,革命党人温生才当街击毙广州将军孚琦,使广州的局势顿时紧张起来。官兵开始在城内大肆搜捕革命党人。起义时间被迫推迟到4月27日。

可是,消息未能及时传达,赵声以及在广州附近各县隐蔽待命的“选锋队”直到起义前一天才得知确切时间,大部分武装力量无法按时赶到广州。剩下的准备参加起义的队伍中只有黄兴领导的一路队伍参加了起义,其余的大多因领导人借故逃避,队伍群龙无首,未能参加起义。

到了4月27日当天,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黄兴无奈之下不得不以一队之力发动起义。下午5点半,他带领“选锋队”120人,手臂缠着白布,奋勇直扑广州督署。革命军一击得手,击退了督署卫队,冲入督署。而此时,得到哨兵报信的两广总督张鸣岐已狼狈地逃到了水师提督衙门。

黄兴等人搜遍督署大院都无法找到张鸣岐,一怒之下放火烧了督署衙门。可惜的是,革命军正要撤退,就碰上前来镇压的水师提督亲兵大队。猝不及防的革命党人一时被枪林弹雨包围,林文被当场打死,刘元栋等5人也相继中弹倒地,黄兴则被击中右手指,仍忍痛继续射击。艰难突围后,黄兴将所带领的革命党人分成三路,分别进攻督练公所、小北门以及在南大门准备接应。

革命党人喻培伦带领一路进攻督练公所。他胸前挂着满满一筐炸弹,一马当先冲向公所。革命党人英勇奋战至半夜,终因寡不敌众,被迫退到路边的一家米店里,在米袋的掩护下继续抵抗。他们最终以惨重的代价突围成功,殿后的喻培伦被俘后遇害身亡。一夜苦战后,张鸣岐下令放火烧街,革命军人徐维扬率部突围时被捕。黄兴所带的一小队革命军,战至最后竟只剩下黄兴一人。他侥幸躲进一家小店隐藏,后改装出城,于4月30日回到香港。

这次起义终因准备不周和组织松散而失败。喻培伦、方声洞、陈更新、林觉民等约百余人在此役中罹难,遗体被陈尸于街头示众,惨不忍睹。此后,同盟会成员潘达微冒着生命危险把散落在各处的七十二位革命烈士遗骸收殓安葬于红花岗,此岗也因此更名为黄花岗(以菊花黄来象征革命党人的忠烈),后人称其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他们的英雄事迹,将永远铭刻于国人心中。

标签: 黄花岗起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