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联八位女英雄盘点

罗生门橘子2020-09-18

冷云,原名郑志民,1915年7月11日出生,黑龙江省桦川县人。1931年入桦川县立女子师范学校读书。“九一八”事变后,她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活动。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佳木斯从事秘密抗日活动。1936年,与具有爱国思想的吉乃臣(后改名周维仁)加入东北抗联第5军,后经组织批准两人结为革命伴侣,志同道合,共同进行抗日斗争。冷云先在军部秘书处做文化教育工作,后调到5军妇女团担任小队长和指导员。1938年夏,冷云强忍丈夫英勇牺牲的巨大悲痛,告别刚刚出生两个月的婴儿,随5军1师部队西征,任妇女团政治指导员。

胡秀芝,1918年12月30日出生,汉族,黑龙江林口县人,中共党员,抗日巾帼英雄,牺牲前任我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妇女团班长。在掩护大部队突围中,与日寇战斗到弹尽粮绝,和冷云等七位巾帼英雄一道投江殉国,年仅20岁。

杨贵珍,1920年12月22日出生,汉族,黑龙江林口县人,中共党员,抗日巾帼英雄,历任我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管理员,被服员、班长、副小队长等职。在掩护大部队突围中,与日寇激战到弹尽粮绝,和冷云等七位巾帼英雄一道投江殉国,年仅18岁。

郭桂琴,约1920年或1921年12月19日出生,汉族,黑龙江林口县人,抗日巾帼英雄,牺牲前任我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妇女团战士,在掩护大部队突围中,与日寇血战到弹尽粮绝,和冷云等七位巾帼英雄一道投江殉国,年仅17岁。

黄桂清,1918年9月3日出生,黑龙江林口刁翎镇南园子人,妇女团战士。年仅20岁。

王惠民,1925年4月1日出生,黑龙江人,父亲王皮袄,1938年,她与安顺福、李凤善等人一起投江殉国牺牲时,年仅13岁。是八女投江中年龄最小的一个。

安顺福,1915年11月2日出生于黑龙江省穆棱市穆棱镇新安屯(今老牛槽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里,中共党员,朝鲜族。安顺福从小就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13岁就跟随父兄参加抗日救国运动。“九·一八”事变后,屯子里成立了党支部和抗日救国先锋队组织,发动群众参加抗日救亡斗争。她16岁就和屯子里的青少年们站岗、放哨、抓坏人、贴标语。1933年1月,由于叛徒的告密,敌人对新安屯进行了疯狂的大搜捕,有7人惨遭杀害,其中就有安顺福的父亲和弟弟。民族恨、家乡仇,使安顺福更加坚强。她心里燃烧着复仇的怒火,毅然离开故乡,参加了抗日联军第四军,分配在被服厂工作。不久,任她为被服厂厂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4年10月,抗日救国游击军改编为抗日同盟军第四军.为了行军打仗方便,安顺福、许贤淑等4名女战士将她们的9个小孩送给老百姓抚养。

1938年4月,抗联各军向宝清集中,5月从宝清出发开始西征,这时安顺福和其它女同志一同加入五军妇女团,随军西征。在征途中,安顺福和妇女团的同志,与男同志一样跋山涉水,翻岗越岭,穿行在鸟兽集居人迹罕见的深山老林里。一路风餐露宿,野菜野果充饥,生活极端困苦。同年10月下旬一天的拂晓,在牡丹江的支流乌斯浑河下游,柞木岗山和大小关门嘴子山之间的峡谷子中(现林口县刁翎镇三家子村东北四公里处)与日伪军熊谷部队激战,在弹尽无援的情况下,宁死不屈.她同冷云等八位女战士挽臂投江捐躯。是年11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将军闻讯后,在日记中写道:“乌斯浑河畔牡丹江岸,将来应有烈女标芳”。1982年10月乌斯浑河畔东岸的小关门嘴子山坡上,建起八女投江纪念啤,碑文正面刻着黑龙江省省长陈雷的手书:“八女英魂,光照千秋”。

李凤善,1918年10月31日出生,“八女投江”烈士。朝鲜族,牺牲时年仅20岁左右,黑龙江省林口县龙爪乡人。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妇女团战士。1938年10月上旬,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一部,在牡丹江地区乌斯浑河渡口(今属林口县)与日伪军千余人遭遇。为掩护大部队突围,毅然放弃渡河,她与妇女团指导员冷云(原名郑志民),班长胡秀芝、杨贵珍,战士郭桂琴、黄桂清、王惠民和被服厂厂长安顺福(朝鲜族)等7名战友一起,在指导员冷云率领下,分成3个战斗小组,与日伪军展开激战。她们主动吸引日伪军火力,使部队主力得以迅速摆脱敌人的攻击,但却被敌军围困河边。在背水战至弹尽的情况下,她们面对日伪军逼降,誓死不屈,毁掉枪支,挽臂涉入乌斯浑河,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高唱“奴隶们起来”的国际歌,集体沉江,壮烈殉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