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生门橘子2020-09-18
台湾日据时期,为清朝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之后,1895年至1945年之间,台湾被日本帝国殖民统治的时期,又称为日据时代或日本殖民统治时期。
台湾日据时期充满日本帝国主义殖民政策导向及活动形态,日本统治的目的是最终把台湾与日本同化。由于日本是最后一个跻身近代殖民帝国的国家,其帝国主义型态具有后进性,和西方由资本主义引导国家海外殖民政策不同,日本的资本主义尚不发达,无力在台湾从事大规模资本活动,因此日据初期,由台湾总督府主导殖民地的开拓规划。
原则上由官方为日本资本家量身定做各种规则,迫使台湾提供资源、物产及劳力,为其服务。在国家发展定位上,日本将台湾作为支持本国工业的后盾,同时是向南方发展的基地。总督府对台实行特别法,以警察政治控制社会,台湾人没有平等的参政权,在初期现代教育程度也远低于在台湾的日本人,日后逐年普及,但教育制度上与日人相比仍相对不平等。
日据时代的台湾在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水平上得到一定的现代化。加上战后接收的国民政府治台失政,以及本地人与当时来台大陆人之间的思想隔阂,导致部分的台湾人,在战后对日据时期产生某些程度的怀念。日本留在台湾的建设所造成的正负面影响亦于近年来重新被检视或评价。
日本将台湾之经营视做殖民成就的宣传品,这点与日属朝鲜、香港日占时期、以及日本控制的伪满州国、南京汪伪国民政府、日本占领的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的治理方针很不相同。根据殖民统治“内地延长主义”,日本据台后期已经开始着手将台湾日化,希望减少与日本本土的差异。但日本在所有其他殖民、占领区,则主要实行资源取得以支持战争之政策,对当地少数民族采高压政策,并未著手进行日本化。
也因为台湾在日本殖民时期,于政经文化得到某些程度现代化,加上战后初期陷入国共内战的国民政府治台失当,导致部分的台湾居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战前生活产生某些程度的怀念。此心态不仅普遍留置于老一辈台人之间,也相当程度地影响了战后台湾的认同感、族群意识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