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狂流2017-05-26
在抢劫和烧毁圆明园的暴行中,有两名英国人和一名法国人是罪魁。其中,两名英国人又是最终决定放火烧毁圆明园的祸首。
一个是埃尔金,苏格兰人,世袭伯爵贵族头衔。他曾任加拿大总督,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是派驻北京的高级专员。1861年调任印度总督,1863年病死在印度。有英国史学家评论他是“极其野蛮之人”。
另一祸首是格兰特(当时中国译为“克灵顿”),也是苏格兰人。他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疯狂扩张殖民地的得力战将。晚年埋头著书,逐一记录他所经历的战争,成为英国军训教案。
在格兰特死后出版的《I860中国战争纪事》一书中,他描写了抢劫和烧毁圆明园的一些情节,字里行间浸透着侵略者的傲慢以及他们决定烧毁圆明园的强盗逻辑。
格兰特是当时进军北京的英国国王龙骑兵的司令。I860年10月7日上午,他与埃尔金率军赶到圆明园时,法军已经到达。
格兰特在书中写道:“我们发现法军已经扎营在晋见大厅的人口附近,眼前一片可怜的景象:所有东西都被抢劫了。最主要的大殿里摆满了精美高贵的玉石、最精致的雕刻、富丽堂皇的中式古瓷瓶、彩釉瓶、青铜器和无数美观的钟表,其中许多钟表是英国和其他国家驻华大使赠送的礼物。
“法国将军蒙托班狡猾地对我说,他保留的任何财宝可以分给英国一半……我和蒙托班达成协议,所有留下的财宝应该双方军队平分……蒙托班告诉我,他已经发现了两根用黄金和绿色翡翠制作的权杖。他说一根给我,作为献给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礼物;另一根他留下,献给法国拿破仑皇帝。
“第二天,即10月8日,在夏宫(圆明园)的一座庙中又发现了大量金银,另一间屋中装满了华贵的丝绸和皮毛。这些财宝被平分给法军和英军。
“10月10日,留守北京的恭亲王奕沂请求去看看夏宫。我同意了,给他派了护卫队……奕沂自己坐在一个小湖边,头埋在两手中,放声痛哭。他说,什么都丢了,他自己真不如死了……”
据称,当时英军有二十几个俘虏被清军押在这里。英军为他们被杀的俘虏举行葬礼后,格兰特写道:“埃尔金和我认为,必须让中国皇帝见到严厉的惩罚,让他们付出代价。我们最后决定,烧掉这座壮丽的夏宫。法国将军蒙托班反对这个摧毁行动,不与我们合作。”
对此次行动的理由,格兰特在给上司的报告中写道:“我荣幸地指出我希望摧毁圆明园的理由。第一,因为囚犯在那里受到了残忍的对待,手脚被绑3天,不给吃喝;第二,中国政府违反了国际法律,英国要更永久地表示我们对这种残忍方式的感觉。如果我们现在和平地签署条约和撤退,中国政府将以为我们的同胞可以被抓和谋杀而不受处罚……当时我们已经探知,圆明园被认为是中国最重要的地方。摧毁它完全是为了打击中国政府……我进一步支持埃尔金,并要求参加行动。”
格兰特最后写道:“10月18日,约翰•米切尔将军的军队和更多的骑兵进军到那里,整个建筑群在大火里燃烧,火光冲天。我也为毁掉如此多的古老壮丽的宫殿悲伤,感觉是一种不文明的行动。但是我相信作为对中国谋杀欧洲外交使节和违反法律的进一步警告,是必要的。我们已经写信给恭亲王,陈述了我们烧宫殿的意图,要求赔偿30万两白银给被杀的囚犯家庭。法国也以同样目的,要求赔偿20万两白银。恭亲王答复:钱马上付,条约准备10月23日签署。”
精彩内容推荐:
返回大全页:历史现场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