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岚2017-07-24
1711年(康熙五十年)9月25日,弘历生于雍和宫,是 雍正的第四个儿子。弘历自幼天资聪颖,深受祖父康熙的 宠爱,于康熙六十一年奉命寄养于宫中,康熙与12岁的弘 历朝夕相伴,亲自调教,直到康熙去世,前后近一年时间。
1723年8月,雍正继位次年,密立弘历为太子。1734 年,弘历被封为和硕宝亲王,开始参与军国要务。1735年8 月23日雍正去世后,24岁的弘历(1711~1799)继位,次年改年号为“乾隆”。
鉴于康熙、雍正两朝的政治得失,乾隆即位后采取了 折中的政治路线。1736年(乾隆元年),青春年少、意气风 发的乾隆站在中国社会的至高点上,宣称“洽道贵乎得中, 矫枉不可过正”,开始施展其“文治武功”。
在政治方面,雍正的严猛改革造成了政治紧张,皇族 内部也留下了重電矛盾。1737年,乾隆为胤撰和胤搪平反, 恢复其子孙名号;释放了被圈禁的胤褪,并晋爵为恂郡王; 释放了雍正末年因贻误军机 而被判死罪的岳钟琪、傅尔丹;重新起用前朝革职的张楷、彭维新、俞兆晟、陈世 倌等人3乾隆的一系列“宽 仁”措施,安抚了人心,缓 和了权势阶层的内部矛盾。
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但是,乾隆上台后并没有大肆换人,而是留用了雍正朝的主要官员,直到乾隆中期。 对于在雍正时期已经形成势力的大臣,如军机大臣鄂尔泰和张廷玉,乾隆也有办法。
鄂尔泰是满人,是朝中满族官员的核心人物;而张廷玉是汉人,在众多汉官中德高望重。双方势力旗鼓相当,常常相互争斗。对此,乾隆采取了平衡与制约之策,驾驭双方取其长为己所用,游刃有余。
乾隆也十分强凋廉政,惩治贪污,整顿吏治。乾隆说: “劣员多留一日,则民多受一日之残,国多受一日之螽 1747年(乾隆十二年),他下令处死一批官位显赫的贪污犯。1781~1782年,又连续处死督抚、藩司以上高级贪10 余人,包括浙江巡抚王實望、浙江巡抚福崧、闽浙总督陈 辉祖、闽浙总督伍拉纳、福建巡抚浦霖、陕甘总督勒尔谨、山东巡抚国泰、山东布政使于易简、江西巡抚郝硕等等,甚至连皇贵妃高佳氏之弟、两淮盐政高恒也被处死。
乾隆的皇位没有经历其父辈们的挫折,但是,在加强 皇权方面他也毫不放松。1748年以后,各级官员以“奏折” 向乾隆密报重要事务,以“题本”向内阁报告普通的例行公事。这样,内阁便被降级为处 理例行公事的办事机构。電要事 务的决策权高度集中在皇帝手 中,而军机处则相当于皇帝的秘 书处,乾隆从而实现“乾纲独揽“。
清初,行政上设省、道、府 (州、厅)、县四级地方机构。 1757年,乾隆颁布《保甲法》,以 法令形式确认基层政权实施保甲 制度:每10户为1牌,设牌头;每 10牌为I甲,设甲长;每10甲为1 保,设保长。由当地望族的族长 或地主、乡绅担任牌头、甲长和 保长,实行详细的户籍登记制 度,加强对辖区人员的了解和管制,严密控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方面。
在经济方面,乾隆帝继续奖励垦荒,兴修水利。经过前三朝的开垦,容易开是的荒地已经没有了,乾隆便减免 赋税、鼓励农民开垦边遯和内地的山头地角,增加耕地, 到1766年,耕地扩大到741万余顷。同时,鼓励农民大力种 植高产作物,特別是甘薯和玉米,提髙了粮食产量,缓解了人口增长所带来的粮食压力。此外,还鼓励各地因地制 宜发展特色农业。例如,遍地是桑树的贵州却不养蚕,也没有纺织业,乾降便责成贵州地方官向外省招募养蚕纺织能手传授技术,提高当地的经济水平。
这一时期.工业也有了进一步的繁荣。以采矿业为例, 1662年(康熙元年),全国矿山只有5处,到1735年(雍正三十五年)增至161处,1783年(乾降四十八年)发展到 313处。制盐业、制瓷业、纺织业、制糖和酿酒业也有较大发展。乾隆帝放宽了商业政策,比如,规定商人到歉收的地方销售粮食,可以免关榷米税;允许百姓贩运少量食盐。 一些经营汇兑和存款、信贷票号的金融机构也开始出现。
乾隆本人博学好学,一生诗作竟达42613首。他重视文 物典籍的收藏与整理,将内府珍藏编成《石渠宝笈》、《西 清占鉴》等。乾隆最突山的文化成就是在全国范围内征集 图书,编纂《四库全书》,这项工程历时20年,参与编纂的 学者86人,收书3461种、79309卷,其卷数是《永乐大 典》的三倍,成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遗产的总汇。
乾隆还下令将汉文、蒙古文《大藏经》译成满文,编 修为《满文大藏经》;下令编写《大清一统志》、《皇朝文 献通考》,并于1740年(乾降五年)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后 一部比较完备的封建法典《大清律例》。乾隆期间编修的书 R涉及政治、法律、文学、医药、天文、地理等诸多方面, 推动了文化发展,促迸了汉学的兴盛。
遗憾的是,为了加强思想统治,乾隆大兴文字狱,还 焚毁了历史上许多重要的文化典籍,也使其“文治”成为中国文化的一场浩劫。
下一节:乾隆平定边疆叛乱稳固西北
返回首页>>>最全面的清朝历史 清朝历史全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