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对胤祥为什么这么信任

梓岚2018-06-21

在大多数的民间传说和影视剧里,雍正是一个残兄害弟、心胸狭窄、无情无义的人,但是,他对于弟弟允祥的信任、重用和感情,足以令人们改变这些看法。

胤祥是康熙的第十三子,生于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二月,母亲章佳氏在康熙的后妃中地位平平,于康熙三十八年去世。少年时代即失去母爱的胤祥生性淳诚,谨度循礼,在诸兄弟中虽不算出类拔萃,但文才武艺都不后于人。他十几年间默默无闻,以至在康熙的前十四个皇子中,除幼年夭折者外,只有他一人终康熙朝没有得到过任何封爵。

幸运的是,胤祥在四哥胤禛心目中被视为最可信赖的兄弟。在他十五六岁时,就曾几次与四哥一起随同父亲视察河道工程,巡幸五台山和江南。后来虽遭囚禁,但胤禛却一直没有忘记与十三弟的感情。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十一月,这位挂念他的哥哥成为继统新君后,立即使胤祥重见天日,受封怡亲王并一跃成为朝中最显要的人物。

雍正即位后,对其兄弟们或杀、或贬、或禁,落得个“弑兄”、“屠弟”的恶名。而他为何惟独亲善胤祥呢?

其实,胤祥得宠靠的是他的“忠敬诚直”、“勤慎廉明”。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七月,雍正曾亲书这八字匾额赐胤祥,就说明胤祥确实做到了这八字。

胤祥对雍正毫无二心,全心全意为皇兄消烦解忧。据说,雍正做皇子时,胤祥就倾心雍正,兄弟俩一度“形影相依”,经常赋诗唱答,感情颇为融洽。雍正即位之后,胤祥坚定地与胤禩、胤禟等划清界线,成为雍正最得力的助手。按雍正的话说:“怡亲王公而忘私,视国事有如家事,处处体贴,能代朕劳,不烦朕心。”

雍正还喜欢胤祥“直言无隐,表里如一”。雍正很少听进不同意见,而胤祥却能委曲劝谏,既能周旋于诸王大臣之间,又不会扫雍正的龙性,很是得体。据说,雍正最初曾怀疑十七弟胤礼是政敌胤禩的人,因此即位后就贬他去守陵。还是胤祥在雍正面前替胤礼美言,胤礼才得以放回,并被晋封为果郡王,直至果亲王,一度派为要差。一些大臣如李卫也是靠胤祥的建议才得重用的,雍正认为胤祥能“表里如一”,又能“直言无隐”。

如果说胤祥的忠诚是获得雍正宠信的前提的话,那么,其勤奋和清明则是胤祥受到重用的关键所在。

胤祥曾被委任为雍正初年的总理事务大臣,总理户部三库,政权、财权集于一身,并成为服丧时雍正的代言人。那时,公务繁杂,又有胤禩、马齐等存二心的三个总理事务大臣从中掣肘。而胤祥多能承雍正意旨,勤劳任事,成为头绪繁杂、百废待兴的雍正初政时期的中坚柱石。后来,胤祥在清理国库亏空、整治京畿水利、对准噶尔用兵等事中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雍正十分信任胤祥,将一些朝廷机要交给胤祥去办。但是,胤祥时刻以“伴君如伴虎”自戒,丝毫不将机密事透露于外。所以,雍正夸胤祥对要事“一语未尝宣泄”。同时,还赞赏他“一举未尝放逸”。胤祥处处小心谨慎,不炫耀己功。雍正曾多次表示要奖赏胤祥,但是,胤祥每每都坚辞谢让。按例赐给的封银他也不要,破例加赏俸银也辞之不取,逾制增加的仪仗他辞谢不受,加封儿子为郡王他也一再辞谢,甚至雍正特赐的陵寝吉地,他也固辞不要。

胤祥在任户部主事时,过手的钱粮不计其数,他公私分明,以廉洁立品,秋毫不肯染指,更不要说接受官员们的贿赂了。据载,胤祥勤于治事,而拙于理家,王府内“草率不堪”,所以,有人攻击他矫情违意。不过。胤祥一生节俭自持,以致临死前嘱咐后人要葬事从简,不要将金玉珠宝甚至华贵的衣服带入棺内。

胤祥经常受命亲审大案要案,但从来不对案犯用刑,而以辞色辨其曲直,往往能审得实情。另外,他办事也精明利落。按雍正的话说:胤祥“见理透彻,莅事精详,利弊周知,贤愚立辨”。

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五月初四怡亲王胤祥病故,雍正此时也在病中,但他却带病料理了胤祥的葬事,足见其对胤祥的厚爱。

标签: 雍正皇帝 胤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