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二2019-10-09
皇家秘籍《昌瑞山万年统志》记载了乾隆帝在乾隆二十三年写了一首谒陵诗,诗中有两句话很关键,他这样写道:“鼎湖亲卜吉,昌瑞万年吉基”,说的是昌瑞山这块风水宝地是顺治帝亲自选中的。乾隆在这首诗的注释中进一步解释道:“昌瑞山乃我世祖行围至此亲定者,初未用堪舆家也。”选择的时间就是顺治八年。
乾隆帝在其《御制隆福寺碑文》中进一步强调:“夫此山陵乃我世祖行狩于田,亲临所相度也。非若前代陵寝委之将作,听之堪舆者比。”进一步指出孝陵风水是顺治皇帝亲自选中的,根本没有使用风水先生。
中国古代重要建筑的营造,往往离不开堪舆家相察风水,帝王陵寝尤其如此。选择孝陵,实际上也是堪舆的结果。尽管目前留存下来的史书没有很明确的说法,但还是可以发现一些蛛丝马迹。康熙二年六月初六日,顺治帝后宝宫已安葬在地宫里,孝陵工程还没有全部结束。
康熙四年三月十六日,朝廷里发生了一件有关堪舆的重大案件。当时徽州府新安卫官生杨光先向朝廷进了一篇《摘谬论》,摘录了来华外国传教士汤若望的《新法十谬》,指出汤若望选择和硕荣亲王安葬日期是误用了“洪范五行”。于是康熙将这件案子让议政王大会讨论,逐条鞫问所摘十谬的事情,杨光先、汤若望各言自己是正确的。
由于历法深微,五行玄妙,难以分辨是非,议政王等最后作出结论,认为汤若望所进200年历,都和实际情况不太符合,选择荣亲王葬期不用正五行,仅用洪范五行,山向和年月俱犯忌杀。
因为事情重大,汤若望以及刻漏科杜如预、五品挈壶正杨宏量等官员八人,皆凌迟处死。但康熙下旨说,汤若望是掌印之官,做事情不加详慎,本当处死,但“念专司天文,选择非其所习,且效力多年,又复衰老,著免死。杜如预、杨宏量本当依拟处死,但念永陵、福陵、昭陵、孝陵风水,皆伊等看定,曾经效力,亦著免死”。
杜如预、杨宏量等因看风水有功,不仅是孝陵的堪舆人,就连关外三陵的改建兴工,也与他们有关系。他们选择的陵址必然使康熙很满意,才免遭杀身之祸。在这起案件中,孝陵显然是有堪舆人的。
至此,困扰人们很长时间的清东陵的选址谜团逐渐显露真相。选址要考虑风水,有堪舆人是不争的事实,至于清东陵是明朝皇帝让出来的说法,虽然听起来有点荒谬,但也不无道理。清东陵选址由顺治帝首先相中,钦天监参与意见,最终确认还是顺治帝本人。
支持顺治帝选定东陵风水的,不仅有《清史稿》等史料,还有众多权威档案和重要人物的支持。《清圣祖实录》记载,康熙六年(1667)七月,康熙帝亲政不久,辅政大臣苏克萨哈提出看守孝陵的要求。
对此,康熙帝很是奇怪,就派人去询问,苏克萨哈解释说:世祖皇帝卜地时,蒙谕:“朕万岁后,尔等大臣之墓,亦葬陵寝近地为善。”我即叩谢:“若得如此,幸甚!”……卜阅陵地,非我一人侍从,曾有索尼、遏必隆,我等三人,一起叩谢。
清朝的祖陵本在关外,就是人们常说的“清初关东三陵”,或叫“盛京三陵”,再加上“东京陵”,清初在关东共有四陵。这四陵是:
永陵:位于辽宁省新宾县北启运山南麓,陵内葬有清太祖努尔哈赤的远祖盖特穆、曾祖福满、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等清皇室的祖先。
福陵:在沈阳市区之东,所以又名东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和皇后叶赫那拉氏的陵寝。
昭陵:坐落在沈阳市区北部,所以又名北陵,是清太宗皇太极和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
东京陵:位于辽宁辽阳市太子河东的阳鲁山上,内葬努尔哈赤的景祖、显祖、皇弟、皇子诸人。
后来清朝入主中原,当然不会把灵寝再运回关东去安葬了。顺治皇帝的扳指一扔,结束了清初陵墓的历史,开辟了清陵新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