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大明祖训

历史狂流2016-11-15

就这样了吗?

好吧,就到这里吧!该来的还是来了。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凌晨。

在黑夜的笼罩下,崇祯于神武门出,向煤山走去,离开了让他难以割舍的紫禁城。这时的煤山,早已失去了往日的葱郁与秀丽,这里将成为他贼后的归宿。陪他走到最后的,只有一直忠心耿耿的司礼太监王承恩。

槐花无知离人泪,

白绫无奈空寂廖。

磐石寡言孤月对,

寒风凄瑟毅魄消!

他的离去,无声无息。仅留下那棵“罪槐”,几百年来默默地诉说着他的刚毅,他的无畏,他的不妥协。其实,在最后的那段时间里,他完全可以将辽东的军队调进关内,镇压农民起义军。但他没有,他誓死捍卫国门,不允许外族的侵入。

是他,崇祯,在最后时刻,用生命诠释了大明祖训——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不知在天上,他是否还会弹奏那只名叫“翔凤”的琴。琴声悠悠,而斯人已去。

我的思绪又飘过了近三百年,停滞在了清末民初,我看到了末代皇帝——溥仪。

我在此并非为了黑清,仅仅是将他们进行对比——

崇祯说,任贼分尸,勿伤百姓一人!

溥仪说,我不管日本人在东北杀多少百姓,运走多少粮食和煤,只要不让我当大清皇帝,我就不甘心。

我无言以对。

梁启超说过,郑和之后,再无郑和。

我说,崇祯之后,再无崇祯!

后记:崇祯,十七即位,三十四殉国。短短十七年,却饱受后人非议,争论迭起。是睿智,还是无能?是真相,还是阴谋?我们也无从轻易断言。本文仅为个人观点,谨此纪念最崇敬的先帝——朱由检。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