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南巡几次都干什么了

历史君2020-04-07

  提起南巡,想必大家都会想到乾隆皇帝,曾经三下江南的事情。但是,乾隆皇帝南巡时,往往每次都声势浩大,其吃穿用度和仪仗,往往都消耗了不少的人力和物力。而这,也是其为后人所诟病的一点。然而,与乾隆皇帝高调南巡所不同的是,康熙皇帝南巡基本上四次有三次都是微服私访。

  那么,这位低调寻访的康熙皇帝,为什么要选择南巡呢?他南巡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一下。

  据记载,康熙南巡,每次随行不过300人,甚至,很多时候都是自己搭帐篷住宿;而乾隆南巡的随从多达2500余人,每人配单马或双马,另外,还有400辆骡车、800匹骆驼,纤夫达3600人。据统计,乾隆6次南巡花费总计竟达2000万两,而康熙所用的钱财,却不到乾隆的十分之一。

  乾隆时期,虽说欧洲已经发生工业革命,但是,当时的欧洲也仍然是以农业、手工业经济为主,所以,清朝可能在手工业的生产效率上等方面低于欧洲,但农业上绝对是世界第一,加之全国总人口约3亿左右,全国财政年收入也有5000万两。而乾隆,竟花掉了1.2亿人对财政的贡献,堪称史上豪华游之最。

  都知道,在水利设施落后的古代,人们只能选择傍水而居,依靠便利的水源,来种植粮食并饮用。而这,也是古代封建王朝看重黄河和长江,这两条母亲河的重要原因。但是,靠近河流虽然便利条件很多,却相应的也会有许多潜在的隐患。所以,需要当朝统治者将治理河流,当作第一要务来处理。

  治理黄河长江的任务,在明清时期被愈加重视,其中原因想必很多人都不太清楚。其实,这与明成祖在北京建都,有着很大的关系。因为,当时北京周边的土地相比南京等地较为贫瘠,所以,粮食产量也就比较低下。但是,成为明朝都城之后的北京,城内人口数量激增,所以,需要的粮食供应量也就多了。

  当时,为了解决粮食缺口,统治者就决定重新启用大运河和海运,将南方的粮食运到北京。这一方案的启动,其实,也就决定了北方的朝廷和民生,都需要受制于南方的粮食产区。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从明清开始的统治者极为重视南方地区的原因。

  明朝从中后期就开始渐渐显露出衰败的征兆,先是毫无节制地贪污腐败问题,后来,则是层出不穷地农民起义。这一切,使得明朝的社稷已经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其统治者再也无力去治理和修缮黄河和长江河道。所以,泛滥的水灾,使得南北方粮食产区的产量大大下降,严重危及京城众多百姓的生存。

  鉴于明朝的失败经验,清朝从开始决定在北京定都之后,就将粮食的安全问题作为重中之重的问题去对待。但是,即使如此,因为许多的八旗贵族子弟进入了直隶地区,所以,这一地区的人口承载量再一次攀升,使得南方产区再次陷入无力供应北方粮食的尴尬局面。

  在康熙继位以后,清朝的局势都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边关虽无外族来犯,但是,长期困扰都城的水患问题,却始终得不到很好的解决。

  要知道,古代的农业,虽然是主要靠天吃饭的情况,但是,统治者认为,也要尽可能的使用人力。当时,为了更好的治理黄河和长江水域,康熙帝曾命工部及内务府着重治理水务。但是,因为已经很久都没治理过河流了,所以,很多大臣都对治水一窍不通。

  虽然,下边的人对治水不够专业,但是,他们却对朝廷发的治水经费依旧照收不误。因此,治水也给了许多贪官污吏挪用经费的机会。而身为皇帝的康熙也渐渐察觉到了这个问题,所以,他决定微服私访去调查这件事情。当然,高坐朝堂之上是很难调查清楚的,于是,康熙帝决定通过南巡的方式来解决。

  史书上,对康熙南巡的记载只有四次,但是,据很多学者的调查和研究,康熙真正南巡的次数,可能是记载的一倍之多。为千万人所知的乾隆三下南巡,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炫耀和享受,所以,他在南巡时的花费大才高到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

  而康熙帝,则主要是为了治理清朝积压已久的水患及贪污问题,所以,其选择了低调的微服私访。可见,这两者的南巡,有着截然不同的目的和意义。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康熙帝是一位为了百姓着想的好皇帝。当时的大臣陈廷敬,在这件事情上帮助了皇帝很多,并同时解决了朝廷的治水问题,所以,他也因此成为了一代名臣。为了解决困扰朝廷和百姓已久的水患问题,康熙亲自南下微服私访。而这,也是他为什么被后人称为明君的重要原因。其虽居庙堂之高,却时时刻刻牵挂着尚处在水深火热中的穷苦大众,考虑着国家和江山社稷的安危,这样的皇帝,可谓是千年难遇。

  虽然,康熙帝南巡并不如乾隆下江南那般家喻户晓,但是,却一直为后人所称道。想必,康熙在南巡途中的所作所为,都被百姓看在了眼里,所以,被称颂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标签: 康熙皇帝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