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如何得了“天花”后如何登基的?

梓岚2017-03-30

玄烨登基主政后,意识到了天花对大清王朝的威胁。在总结了前人防痘经验的基础上,他开始主动出击防治天花。在玄烨的倡导推动下,清朝天花防治更加系统化。他在太医院下专门设痘诊科,广征名医。北京城内设有专门的“查痘章京”,负责八旗防痘事宜。

玄烨皇帝十分重视对传统隔离防痘方法的继承,在实施中有所创新。最著名的一例,就是避暑山庄的选择与蒙古各部落首领围班制度的建立。由于天花的流行,清 初很长一段时间内蒙古各部入觐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由于蒙古首领多为“生身”,为避免麻烦,福临曾多年不接见来京的外藩首领,后来又规定没有出痘的蒙古 王公不许入京觐见皇上。康熙初年,这个问题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当时玄烨对于一些元旦来朝外藩蒙古首领们自称已出过痘一事表示担忧。康熙十年(1671 年)十二月二十七日,降谕理藩院:“凡元旦来朝外藩王等,虽云已经出痘,朕犹虑之。伊等所云出痘,信耶?疑耶?”

康熙十六年 (1677年)巡幸塞北,途次热河,发现了一个理想的避暑地方,决定在此建立一个避暑避痘的行宫。之后,玄烨皇帝规定,以后凡是没有出过痘的蒙、藏、回、 维等上层贵族,想要觐见皇帝,可于每年七月到热河,九月随皇帝入围场秋狩,同时觐见皇上。天高气爽的秋天入觐,既避开了痘疫发作期,同时也达到了亲合各少 数民族的政治目的。

玄烨继位以后,北方连续性的天花爆发已开始减弱,同时南方传统种痘疫苗法也传到了北方。这种民间种痘法,最早起源 于明朝隆庆年间(16世纪下半叶),又称吹鼻种痘法。

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方法叫旱苗法,即取天花者的痘痂研成细末,加上樟脑冰片等吹入种痘者鼻中;另一种 方法叫水苗法,就是将患者的痘痂加入人乳或水,用棉签蘸上,塞入种痘者的鼻中,两种方法都是为了让种痘者轻度感染上天花,发烧出疹,再经过精心护理,病症 消失后,相当于已得过天花,从而具有了免疫力。

康熙年间防痘种痘的推行是从宫中开始的。康熙十七年(1678年),皇太子出痘,其时 正值平西王吴三桂等三藩叛乱的关键时候,为了能更多地亲自护理出痘的太子,玄烨皇帝竟然连续十二天内没有批阅奏章。

太子痊愈后,清廷还举行了一系列的庆典 活动,祭天颁诏,搞得十分隆重。

在皇太子出痘期间,有个候选知县,名叫傅为格,侍奉皇太子调理治痘方面很有些成绩,因此被升为武昌通 判。两年后,因为他善于种痘,又被玄烨皇帝召入宫中,专门负责为皇子们种痘防疫。

从此,清宫中皇子种痘防天花的制度正式确立。清宫中皇子种痘,一般都在年 幼时期。2-4岁是种痘的最佳年龄。种痘时间一般选在春秋两季,天气清爽,便于护理。水苗法采用的最多。地点一般在紫禁城内,或者圆明园。

这种先进的种痘疫苗法,康熙不仅在宫中推广,而且在八旗中普遍实施,甚至推广到漠南、漠北蒙古。当时在京的西洋传教士殷弘绪在写给一位欧洲教友的信中曾 见证了1724年,玄烨皇帝派人给蒙古推行种痘法的事情,并说效果很好,御医们回来时带了病家为表示感激送的鞑靼(蒙古)盛产的许多马匹、皮毛。玄烨皇帝 与王公大臣谈及此事时曾说:“国初人多畏出痘,至朕得种痘方子,诸子女及尔等子女,皆以种痘得无恙。

因此,在康熙年间种痘得到了大力的推行,天花也得到了有力的抑制。因为天花之毒也助康熙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也因为天花之毒,使一位难得的明君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开创了大清国一个崭新之局——“康乾盛世”。

标签: 康熙皇帝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