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岚2018-08-07
毕昇,北宋著名发明家。他曾为印刷作坊工人,多年从事手工印刷。他发明的胶泥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效率,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技术,要比西方的活字技术早500多年。
毕昇——做生活的有心人
姓名:毕昇
生卒年:?—1051
籍贯:蕲州蕲水(今湖北英山)
毕昇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印刷工人,而且在印刷作坊一干就是20年。他每天的工作不是刻版、排版,就是一页一页地印刷书稿。他吃苦耐劳,不怕脏,不怕累,但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辛辛苦苦刻出的版面用一次就丢弃,觉得太可惜了。他总是思考这么一个问题:怎样才能重复使用这些版块呢?要是那样效率该有多高啊!
可当毕昇与伙计们谈起这事时,别人总打趣他:“毕兄,你就省点脑子吧。这雕版印刷是老祖宗传下来的,都印了几百年,从来也没有人改进它。师傅也没说要改进,你操哪门子心?”
毕昇不同意伙计们的看法。他认为,雕版印刷也是人发明的,既然是人发明的就应该能够改进。经过总结历代雕版印刷的丰富实践经验,结合自己试验的结果,他终于在宋仁宗庆历年间制成了胶泥活字,并且进行了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一次重大革命。
他的活字印刷试制成功后,同作坊的伙计们都来问询。毕昇也不保守自己的技术,当众给他们演示。他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发明介绍给伙计们。看着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技术使印刷效率比以前提高了几十倍,伙计们禁不住啧啧赞叹。一位小伙计说:“《大藏经》有5000卷之多,需要雕刻13万块木版,放在一起整间屋子都装不下,这得花多少年的心血呀!如果用毕兄的办法,几个月就能完成。毕兄,你是怎么想出这么巧妙的办法的?”
毕昇的回答出人意料:“是我的两个儿子教我的!”大家一下子愣住了:“你儿子,那怎么可能呢?他们还是只会玩泥巴、‘过家家’的孩子呀!”毕昇认真地说:“你说的没错!就靠这玩泥巴、‘过家家’。”他接着说:“去年清明前,我带着妻儿回老家祭祖。有一天,俩儿子玩‘过家家’,用泥做成了锅、桌、碗、盆、瓢、椅等,随心所欲地摆弄。我见他们的这些家什做得挺好,忽然想到,如果用泥巴刻成单字泥块,然后将其烧干,再顺次排列在一起,不就可以排成文章了吗。你看,这不是儿子教我的?”
师兄弟们听了,哈哈大笑。“但是‘过家家’谁家孩子都玩过,大家都看过,为什么偏偏只有你发明了活字印刷呢?”一位小伙计问道。这时,师傅走过来说:“这是因为你们当中属毕昇最用心。他一直在琢磨提高印刷效率的新方法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师兄弟们茅塞顿开。
其实,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并没有那么简单。他从儿子那里得到启发后,开始用泥捏成小的方块。这倒是很容易,但如何在上面刻字呢?最初,毕昇在刚捏好后刻字,可是泥太软,字刻上去深浅不一,笔画粗细不匀,根本不能用。于是,他先把捏好的泥块拿出去晒干,然后再刻字。这次,字倒是能刻得很工整、得体,但是不能刻得太深,否则泥块极容易碎掉。刚捏好时不能刻,晒干了又刻不深,到底怎么样才行呢?
毕昇蹲在那里苦苦思索。妻子走过来,见到他那副样子觉得好笑,说:“你真是童心未泯呀,又玩起这些东西,整个人弄得灰头土脸的。”毕昇毫不在乎,他正在想如何才能克服刚才的问题。不经意间,他看见旁边儿子们已经捏好的小泥人衣服上的褶皱是那么流畅优美,就问:“你们怎么把这些褶皱刻上去的,刻得这么深,泥人又不碎?”孩子们回答:“这还不简单,你等到小泥人半湿不干的时候刻,怎么刻都行。”
听了孩子们的话,毕昇眼前一亮。他赶紧照着去做,果然是那么回事。他兴冲冲地一连刻了几百个字块。可最后晒干的时候,却发现它们上边布满了小裂纹,这显然不能用于印刷。经过反复试验,毕昇发现,如果用黏性很好的胶泥刻字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于是,他在泥块半湿不干的时候刻好字,不再拿到太阳底下去晒,而是在背阴的地方晾干。然后,他再把这些字块拿到微火上去烤,待字块干透变硬,就可以用来排版印刷了。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不仅大大推动了中国印刷业的发展,而且对于世界文明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从13世纪开始,活字印刷术由中国传入朝鲜、日本等地,后来又经“丝绸之路”传入波斯和阿拉伯,再传入埃及和欧洲。大约在1450年左右,德国人古登堡受活字印刷的启发,发明了铅、锡、锑的合金活字印刷。活字印刷术的传入,为欧洲的文艺复兴和近代科学的兴起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条件。
成才启示
生活中要留心观察。
要有不安于现状、勇于创新的精神。
动手实践,才能获得新的知识。
推荐专题》》中国名人故事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