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简介齐白石画虾的故事

梓岚2018-08-09

齐白石,原名纯芝,字渭清,后更名为璜,字萍生,号白石,别号借山馆主者、杏子坞老民、木人等。他是我国20世纪著名画家和书法篆刻家。新中国成立后,他被授予“中国人民艺术家”的称号,并于1955年荣获国际和平金奖。齐白石历任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北京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1964年,齐白石诞辰百年,他被世人公推为“世界文化名人”。

齐白石——从木匠到画家

姓名:齐白石

生卒年:1864—1957

籍贯:湖南湘潭

1864年1月,齐白石出生在湖南湘潭县南的一户贫穷人家。他的乳名叫“阿芝”,入学后才有了大名白石。由于家里太穷,他读了不到一年的私塾,就不得不辍学回家砍柴放牛。

15岁那年,齐白石开始学雕花木匠。他雕刻的器物、人物、花草,纹理细腻匀称,富有神韵。人们都非常喜欢他的作品,争着买来赏玩,并亲切地叫他“芝木匠”。齐白石不仅雕花雕得出色,还兼着学习画画。27岁那年,齐白石拜胡沁园、陈可藩为师,正式开始学画。

刚开始学画的时候,齐白石白天还要干木匠活,集中地学画只能在晚上,但他尽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画画和读有关的书籍。这时的齐白石仍然十分穷困,他做木匠活或者画画的时候,常常感到饿得受不了,可是又没有什么可吃的,只能以水充饥。晚上看书、画画得点灯,他哪里有钱买灯油呢?于是,他就到外边折一些松树枝,拿回来点燃照明。他觉得这样既省钱,又不耽误学习,简直是两全其美的事。

齐白石一心扑在艺术上,也不出门,他在40岁以前还没有离开过家乡。当时,他主要以替人画像和刻印维持生计。这样,他有比较稳定和集中的时间来钻研艺术,但也使他在眼界上、学问上都受到很大的局限。后来,有好友鼓动他走出家乡,到别的地方游历,以开阔视野。

齐白石最终下定决心出游。此后的数十年里,他“五出五归”,远游大江南北各地,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祖国的壮美山河和多姿多彩的风土人情,齐白石尽收眼底。这个民间画师的胸襟空前开阔、丰富了起来,他的绘画境界因此提高了不少。

他常说,绘画是“寂寞之道”,要想在这个领域取得一些成就,必须耐得住寂寞。1920年,为了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脾气秉性、气质和修养的艺术道路,齐白石决定关起门来做学问。他向朋友们发誓说:“我画画多年,没有使自己满意。从现在起决定进行一场大的变革,但不想让别人知道,你们不要来打扰。就算是饿死在北京城,大家也不要可怜我。”从此,齐白石真的闭门谢客,一心钻研绘画的学问。一直到1929年,他用了9年的时间探索绘画的新路子,终于有所创见。他的画风大变,让人为之耳目一新。

齐白石年轻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使他对刻印产生了兴趣。那一年,家乡来了一位自称篆刻名家的文人,求其刻印的人络绎不绝。齐白石听说后也拿了块石章去求刻名印。过了几天,他去取,那个人却把石章退还给他,说:“磨平了,再拿来刻印!”齐白石见石章已经非常平整,但听那人这么说,只好又磨了磨再拿回去。

可是,那个刻印人看都没看,随手又搁在一边。齐白石过了几天去问,那人仍然原物退还,叫他拿回去磨平。齐白石气得不得了,拿回石章,决心自己刻,当天夜里就用修脚刀刻成一块方印。印刻得不好,但他不断向刻印名家请教这方面的手艺,并结合自己画画的技巧,慢慢地越刻越好。

他回忆当时的情景曾说过这么一句话:“我学刻印时,刻完就磨掉,磨了又接着刻。磨成的粉末在书桌下面堆成堆,我就把书桌从东边移到西边,然后又移到其他的地方,最后整个书房到处是这种粉末。”

这段时间齐白石刻印3000多枚。可见,齐白石是穿越了作品的海洋才得以冲进艺术圣殿的。他常说:“我五天不刻印手就痒,一天不画画心就慌。”

齐白石不仅肯下苦功夫练习,而且用心思考。一次,老舍以“蛙声十里出山泉”的诗句为题,请齐白石画画。这需要以无声的笔墨来表现有声的诗文,很不容易,齐白石一时也犯了难。他足足思索了3天,最后在“泉”字上找到了突破口。

他一反常态地在画面上没有画一只青蛙,而是在峡谷间的流泉中点缀了几只活泼可爱的小蝌蚪。原来,齐白石是以蝌蚪离开水源,让人联想到青蛙和它们的叫声,从而营造出蛙声随水声由远而近的意境。《蛙声十里出山泉》是齐白石用心创作的不朽杰作。

齐白石成才启示

求人不如求己。

倾心于艺术,心无旁骛,终于造就一代名家。

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不断进步。

推荐专题》》中国名人故事大全

标签: 齐白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