冼星海人物简介冼星海成才的故事

梓岚2018-08-10

冼星海,曾化名黄训,著名作曲家。他自幼喜爱音乐,1928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院学习小提琴,1929年赴法国巴黎学习小提琴和作曲理论。1935年回国后,他在上海、武汉等地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创作《救国军歌》《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救亡歌曲。

他于1938年来到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任教,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等经典作品。1940年,他被派往苏联工作学习,后病逝在苏联。

冼星海——历尽磨难,终成大器

姓名:冼星海

生卒年:1905—1945

籍贯:广东番禺

冼星海出生在澳门的一个贫苦船工家庭。他出生前父亲就去世了,母亲靠给人家做佣工和外祖父接济生活。6岁时,冼星海进私塾读书。不久,外祖父又去世了。他随母亲一起漂泊到了新加坡,1918年才回国。因交不起学费,他进入一所教会学校读书,并参加了学校的乐队。

此时,他表现出一些音乐方面的天赋,擅长吹奏单簧管,有“南国箫手”的美誉。20岁那年,冼星海打算学拉小提琴。但当时他手头拮据,根本买不起一把小提琴。后来,他费尽周折才从朋友那里借到一把破得不像样子的小提琴,就这也把冼星海乐得不得了。他先把琴身和弓子擦洗了一遍,第二天一大早就拿着小提琴到寝室外面的草地上练习。

不料,他刚把弓子搭在琴弦上拉了一下,琴弦便发出“吱吱”的怪声。这时,寝室里一位睡懒觉的同学一骨碌从床上爬起来,向室友打听:“嗳,听见没有,哪儿在宰鸡?”那位同学也正睡得迷迷糊糊,就说:“像,今天是什么日子呀?”这时,从外面进来一个同学,听他们俩议论宰鸡的事,就说:“这哪是杀鸡呀,那是冼星海在拉小提琴。”此语一出,3个人都笑得前仰后合。从此,冼星海便有了“宰鸡能手”的绰号。

他听了别人的嘲笑,羞得无地自容,但并不气馁,而是继续练习。1926年,冼星海卖掉了一些衣物,同时又得到朋友的资助,凑足了路费来到北京,考入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学习期间,生活没有着落,他就靠在学校图书馆当兼职助理员挣微薄的薪水来维持。生活上的窘迫没有使他消沉,他师从著名音乐家萧友梅博士,刻苦学习拉小提琴。两年后,他考入上海国立音乐学院,主修小提琴和钢琴,琴艺长进很大。

1929年,冼星海漂洋过海,来到世界音乐文化名城巴黎学习音乐。刚到巴黎时,生计成问题,他不得不花费大部分时间去解决温饱。他经常在餐馆里当跑堂,在理发店做杂役。这类工作既繁重收入又少,他几次饿昏在街头。有一天晚上,冼星海在一家理发店打杂,由于这家店面的生意很好,他连续几个小时没有一点休息时间,累得直出虚汗。

次日凌晨1点多,老板让他下班休息。他从店里出来就感觉头重脚轻,走起路来晃晃悠悠。途中,他见塞纳河畔的梧桐树下有几把躺椅,于是打算在那里休息片刻。冼星海太累了,一沾到椅子边就睡着了。连冻带饿,又加上身体极度虚弱,他昏了过去。清晨,巡逻的法国警察见一个衣衫褴褛的人躺在椅子上,碰碰他又没动静,以为是一个冻死的乞丐,于是打算把他送进当地的陈尸所。可是,就在他们对“尸体”的基本情况进行登记时,冼星海又醒了过来,警察着实吃了一惊。

冼星海的生活困难到了极点,但还是否极泰来。时过不久,他遇到了中国留学生马思聪。马思聪见他音乐方面的天赋不凡,就把他引荐给法国巴黎歌剧院的首席小提琴师奥别多菲尔和著名作曲家杜卡斯。两位大师见他如此落魄,仍然不忘学习音乐,十分钦佩他的毅力,于是推荐他进入巴黎音乐学院高级作曲班学习,还破例免去他每月200法郎的学费。

他不负众望,入学不久,就根据我国唐朝诗圣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创作了奏鸣曲《风》,并排进了巴黎音乐学院新作品演奏会的节目单。但是,由于他的衣着不够华丽,竟然被音乐厅的保安拦在了门外,费了半天口舌,他才进入大厅。他的演奏一鸣惊人,令在场的所有音乐教授都惊呆了,并获准在电台播出。

1934年,冼星海写下了《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该曲演奏完毕后,评委会主任杜卡斯宣布:“我们决定给你荣誉奖,按照学院的相关规定,你可以自己提出适当的物质要求。”听说还有物质奖励,冼星海兴奋极了。冼星海以惊人的毅力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于1935年夏圆满完成学业,成为一位小有名气的音乐家。

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创作出了不少不朽名作,如脍炙人口的《黄河大合唱》和《生产大合唱》等作品,并写有交响曲《民族解放》《神圣之战》,管弦乐组曲《满江红》,管弦乐《中国狂想曲》以及小提琴曲《郭治尔-比戴》等。此外还写了《论中国音乐的民族形式》《聂耳——中国新兴音乐的创造者》等大量音乐论文。冼星海对我国的革命音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赢得了“人民音乐家”的光荣称号。

冼星海成才启示

历尽艰难险阻,百炼成钢。

追求成功,就不要怕别人嘲笑。

利用一切能够利用的条件,争取成功。

推荐专题》》历史名人故事大全

标签: 冼星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