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二2018-10-23
在荆州,刘备很快发现自己成了三陪男——陪刘表一起骑墙看风景,还陪吃、陪聊。三陪男一当就是七年。在荆州的第六年,建安十二年(207),刘备有了儿子刘禅,乳名阿斗。
虽然这七年中,刘备蛰伏荆州,没什么事情可做,但他并没有闲着。除了三陪之外,刘备在做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寻找人才。
刘备的努力,就没有白费。史载“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其中有一个人,叫徐庶,字元直。徐庶与关羽有点类似,年少时酷爱击剑运动,也是一个血气方刚见义勇为的少侠,同样有一次为朋友报仇而杀了人。后来便隐姓埋名隐居在荆州,折节读书,成为饱学之士。
作为一个一向慧眼识人才、真心待人才的老板,刘备见到徐庶后,非常器重,很快感动了徐庶。徐庶被感动的一个标志事件,是向刘备推荐他的好朋友诸葛亮:“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原(愿)见之乎?”
徐庶告诉刘备:“这个人不是一般人,最好是老板你自己去请他。”招个员工要老板亲自去请?这多少有点出人意料了。诸葛亮何许人也?
诸葛亮,字孔明,生于汉光和五年(181),祖籍徐州琅琊阳都,父亲诸葛,做过太山郡丞,但不幸早死。
父亲去世之后,诸葛亮长兄诸葛瑾已在京城游学,诸葛亮与弟弟诸葛均跟随叔父诸葛玄过日子。大约在曹操攻屠徐州前后,诸葛玄被袁术委派做豫章(今江西南昌)太守,诸葛亮兄弟二人为躲避战乱就随叔父到豫章生活。但不久,中央政府任命朱皓担任豫章太守,诸葛玄这官就当不下去了,只好前往荆州找老朋友刘表混口饭吃。
于是,诸葛亮兄弟二人也来到了荆州,在襄阳城西二十里的隆中置办了一些田产,过起了小地主的生活。虽然诸葛亮曾说“躬耕于南阳”,但他亲自赶着耕牛种地的可能性不大,他的主要工作是读书交友。诸葛亮结交的朋友,见于历史的有徐庶、石韬、孟建、崔州平等人。他们经常在一起切磋学问,谈论理想,诸葛亮评价朋友们以后出仕做官可以做到郡守、刺史这样的级别,而他自己则自比为春秋战国时期的管仲和乐毅。
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与刘表是连襟。此外,诸葛亮的二姐嫁给了荆州名士庞德公的儿子。庞德公对当时的显学——评论人才,也是很有研究。人称诸葛亮为卧龙,庞统为凤雏,司马徽为水镜,正是庞德公做出的人才鉴定。
诸葛亮有了与刘表和荆州名士的这一层关系,再加上大哥诸葛瑾已经在孙权那里做官而且很受信任,他要想出仕当干部,那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但诸葛亮却一直选择“躬耕”,仿佛单为等一个人而耐心的隐居着。刘备决定听从徐庶的建议,去亲自延请诸葛亮出山辅佐。
刘备前两次去隆中都无功而返,没有见到诸葛亮。白跑两趟的缘故,不是诸葛亮故意躲着不见试探刘备,而是他有事出门不在家。所以,刘备三顾茅庐是在第三次如愿以偿,终于见到了诸葛亮。
这是一场特别的面试。刘备作为一个求贤若渴的老板,亲自前去面试以招聘人才,同时也接受人才的面试。诸葛亮作为一个择主而事的良臣,在接受老板面试的同时,也在面试老板。
刘备作为前来拜访的客人,为表达自己的诚意,他先开口请教:“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这句话抛砖引玉,有三层含义:一,今日天下大乱;二,我想重整河山;三,我该怎么做?
诸葛亮随即应答,说出了流传千古的一段话: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策。诸葛亮的对策,准确地分析了当时的天下形势,指明了刘备今后的发展战略,并且突出了重视人才和谋略的思想,可操作性很强。
诸葛亮轻松通过了刘备的面试。刘备也通过了诸葛亮的面试。
这一年,诸葛亮二十七岁,这是他生命的中点。此后整整二十七年,诸葛亮都在跟随刘备艰苦创业,直到生命终止的那一刻。
这一年,刘备四十七岁,经过大半辈子的摸爬滚打之后,即将迎来人生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