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为什么被那么多人所推崇?

文二2018-10-25

曾国藩(1811—1872),初名子城,字居武,号涤生,谥文正。湖南湘乡人,晚清中兴重臣,湘军创立者和镇压太平天国的主帅。

曾国藩出生在湖南长沙湘乡白杨坪(今湖南省娄底市天坪村)的一个豪门地主家庭,祖父自幼教育他们“君子在下则排一方之难,在上则息万物之嚣”,“人以懦弱无刚为大耻,故男儿自立,必须有倔强之气”。曾国藩从小发愤图强,6岁入塾读书,8岁随父学五经,14岁应童子试,22岁考取秀才,28岁中进士。初授翰林院检讨,1846年充文渊阁直学士,次年升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f085569102172b8c9c831fc9d2479e64.jpg

咸丰二年(1852年),曾国藩因母丧在家。这时太平天国的起义已席卷半个中国,尽管清政府从全国各地调集大量八旗、绿营官兵来对付太平军,可是这支腐朽的武装不堪一击。因此,清政府屡次颁发奖励团练的命令,力图利用各地的地主武装来遏制革命势力的发展,这就为曾国藩的湘军的出现,提供了一个机会。

曾国藩在同乡儒生罗泽南的帮助下,先建立起一支数千人的队伍,然后逐渐扩大。曾国藩十分了解清朝八旗兵、绿营兵的腐败,因此,他在组建队伍时,首先注意了从平民当中招募士兵,决不引进官僚子弟。其次是他十分注意宗族关系,把军队组建成一个血缘家庭性质的组织,以增强战斗力。这批军队就是湘军。

1854年5月,曾国藩率湘军出战,在岳州与太平军接触,可结果也是一战即溃。曾国藩出省时共有湘军1万人,水、陆军各5000人,连其他人等共1.5万多人。岳州一战后,水师被彻底击垮,几乎全军覆没。当时的曾国藩可能是以前从未受过失败的滋味,经受不住这种打击,便投水自杀。

幸亏被手下士兵所救,才自杀未遂。曾国藩羞愤交加,下大力气整顿湘军。过了3个月,再战岳州,于6月份攻陷。同年10月,曾国藩督战,经过激烈的争夺,又攻下了武汉。曾国藩这时总算报了岳州失败之仇,情绪高涨起来,说道:“肃清江面,直捣金陵。”

1855年,曾国藩进逼九江。这时,太平天国起义军开始认真对付曾国藩了,派石达开为统帅,大举向西增援。石达开是一位智勇双全的著名统帅,他设计把曾国藩的水师诱入鄱阳湖,再堵住湖口,打败了敌军,焚烧了战船。

曾国藩看到自己苦心经营的水军又一次化为泡影,连自己的坐船都被烧掉了,自己只身逃走,更是羞愤交加,再次投水自杀。这次投水幸亏又被部下拉住。

石达开打败了曾国藩这支在当时看来生气勃勃的军队,太平军又打破了清军的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军事上威震全国,大有夺取全国之势。可就在此时,太平军内部发生了严重的分裂,为争权夺利相互残杀,杨秀清、韦昌辉、秦日纲等著名将领先后被杀,两万多精锐死于内乱,石达开又带十万精兵出走。太平天国军从军事上的全盛时期走向了军事上的下坡路。这对曾国藩来说,是再好不过的机会。

8b3740b542683a2e898b782f4dec00f9.jpg

此时,曾国藩趁机再夺武汉,并在与陈秀成激战后夺取了安庆。咸丰十一年(1861年)8月,曾国藩受命为两江总督,督办江南军务,有了更大的指挥权,派三路军马进攻:李鸿章自己率淮军由上海进攻苏南,曾国藩率主力进攻天京,左宗棠进攻浙江。由于太平军士气低落,战斗力大大下降,所以连吃败仗。再加上英国“常胜军”的支持,无锡、常州、苏州等地连续失陷。同治三年(1864年)6月3日,洪秀全在绝望中死去。

曾国藩在与太平军作战的12年历程中,自然并非一帆风顺,他数次战败,还有一次因害怕李秀成的大军袭来而数日悬刀在手,准备一旦失败,即行自杀。他虽然忠心耿耿,还是屡遭疑忌。在第一次攻陷武汉之后,捷报传到北京,咸丰帝大为高兴,赞扬了曾国藩几句,但咸丰身边的近臣说:“如此一个白面书生,竟能一呼百应,并不一定是国家之福。”咸丰听了,默然不语。

曾国藩也知会遭人疑忌,便借回家守父丧之机,带着两个弟弟(也是湘军重要将领)回家,辞去一切军事职务。过了近一年,太平军进攻盛产稻米和布帛的浙江,清廷恐慌,又请他出山,并委他兵部尚书头衔,有了军政实权。不久,慈禧太后专权,认为满人无能,就重用汉人,这为曾国藩掌握大权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契机。

同治元年(1862年),曾国藩被授予两江总督节制四省军政的权力,巡抚提督以下均须听命,不久又赐以太子太保头衔,兼协办大学士。自此以后,曾国藩在清廷中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曾国藩激流勇退的方式进一步获得了清廷的信任,取得了大权,在进攻太平军胜利以后,他仍然小心翼翼。由于曾国藩的湘军抢劫吞没了很多太平军的财物,使得“金银如海、百货充盈”的天京(南京的旧称)人财两空,朝野官员议论纷纷。

左宗棠等人还上书弹劾,曾国藩既不想退出财物,也不能退出财物,在进京之后,忙做了四件事:怕权大压主而退出了一部分权力;怕湘军太多引起疑忌而裁减了4万湘军;怕清廷怀疑南京的防务而建造旗兵营房,请旗兵驻防南京,并发全饷;盖贡院,提拔江南士人。

这四策一出,朝廷上下果然交口称誉,再加上他有大功,清廷也不好再追究什么,反而显示出了他的恭谨态度,更加取得了清廷的信任,清廷又赏以太子太保头衔,赏双眼花翎,赐为一等侯爵,子孙相袭,代代不绝。至此,曾国藩荣宠一时,光宗耀祖。

自太平军起事那天,湘军在当时就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攻破天京以后,曾氏兄弟的威望更是如日中天,达于极盛。曾国藩不但头衔一大堆,且实际上指挥着三十多万人的湘军,还节制着李鸿章麾下的淮军和左宗棠麾下的楚军;除直接统治两江的辖地,即江苏、安徽、江西三省之外,同时浙江、湖南、湖北、福建、广东、广西、四川等省也都在湘军将领控制之下;湘军水师游弋于长江,掌握着整个长江水面。

6e9f1504a4ee2f282142554ae62b8779.jpg

满清王朝的半壁江山掌握在他的手中。在攻陷天京前后,成为曾国藩思想上最紧张的时期。他心里很明白,如何处理好同清政府的关系,是自己今后命运的关键。他令攻克金陵的“首功之臣”,统有五万嫡系部队,被清廷斥为“骤胜而骄”的老九曾国荃挂冠归里。又裁湘军十二营,同时将赴援江西的江忠源、席宝田两部一万余人和鲍超、周宽世两部两万余人均拨给沈葆桢辖制。

这样,曾国荃部下仅剩几千人了。这三条措施,正中清朝廷的下怀,因而立即一一批准。

曾国藩之所以成为所谓的“圣相”,“圣”就“圣”在他是封建道学的理论家和实践家。曾国藩极为推崇程朱理学,并且深入研究,提出新的理论,认为做学问就是为了恢复人性,就是恢复天地间的“理”和“气”,使人这一正气的凝结物载以封建道德的灵魂。

名人名言

清高太过则伤仁,和顺太过则伤义,是以贵中道也。

以才自足,以能自矜,则为小人所忌,亦为君子所薄。

守笃实,戒机巧,守强毅,戒刚愎。

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不可见异思迁。

受挫受辱之时,务须咬牙励志,蓄其气而长其智。

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一个忍字,消了无穷祸患,一个足字,省了无限营求。

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标签: 曾国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