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光启的著作有哪些 徐光启在中国的影响有多大?

文二2018-10-27

徐光启(1562—1633),字子先,号玄扈,教名保禄,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今上海市)人,中国明末天文学家、数学家、农学家、政治家,中西文化交流的先驱之一。

徐光启出身于一个小商人的家里。他小时候进学堂读书,就很留心观察周围的农事,对农业生产有着浓厚的兴趣。青少年时代的徐光启,聪敏好学。20岁考中秀才以后,他在家乡和广东、广西教书,白天给学生上课,晚上广泛阅读古代的农书,钻研农业生产技术。由于农业生产同天文历法、水利工程的关系非常密切,而天文历法、水利工程又离不开数学,他又进一步博览古代的天文历法、水利和数学著作。后来他参加举人考试,但是屡试不中。

2535d7dcf32ef7f9afa417c400134ea4.jpg

1593年,徐光启受聘去韶州任教,两年后又转移至浔州。在韶州他见到了传教士郭居静,这是徐光启与传教士的第一次接触。

明朝末年,后金政权不时对明朝发动进攻,整个社会处在动荡不安的状态。徐光启富于爱国的热忱,他希望能够利用科学技术帮助国家富强起来。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徐光启由广西入京应试,本已落选,但却被主考官焦竑于落第卷中检出并拔置为第一名。但不久焦竑被劾丢官,转年徐光启参加会试也未能考中进士,他便又回到家乡课馆教书。

在同郭居静交往的时候,徐光启听说到中国来传教的耶稣会会长利玛窦精通西洋的自然科学,就到处打听他的下落,想当面向他请教。1600年,他得到了利玛窦正在南京传教的消息,即专程前往南京拜访。徐光启见到利玛窦,对他表示了仰慕之情,希望向他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利玛窦看他是个读书人,也想向他学习中国古代的文化典籍,并热衷发展他为天主教徒,就同他交谈起来。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徐光启在南京接受洗礼,全家加入了天主教。徐光启从利玛窦那儿,第一次见到一幅世界地图,知道在中国之外竟有那么大的一个世界;又第一次听说地球是圆的,有个叫麦哲伦的西洋人乘船绕地球环行了一周;还第一次听说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制造了天文望远镜,能清楚地观测天上星体的运行。所有这些,对他来说,都是闻所未闻的新鲜事。从此,他又开始接触西方近代的自然科学,知识更加丰富了。

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徐光启考中进士,开始步入仕途。徐光启考中进士,后担任翰林院庶吉士的官职,在北京住了下来,在馆所撰课艺。利玛窦在同徐光启见面的第二年,也来到了北京。他向明神宗贡献礼品,得到明神宗的批准,在宣武门外置了一处住宅,长期留居下来,进行传教活动。

徐光启在公余之暇,常常去拜访利玛窦,彼此慢慢熟悉了,开始建立起较深的友谊。1606年,徐光启再次请求利玛窦传授西方的科学知识,利玛窦爽快地答应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徐光启完全弄懂了欧几里得的著作《几何原本》的内容,深深地为它的基本理论和逻辑推理所折服,认为这些正是我国古代数学的不足之处。于是,徐光启建议利玛窦同他合作,一起把它译成中文。

从1606年的冬天开始,到1607年的春天,徐光启和利玛窦译出了这部著作的前六卷。同年,《几何原本》前六卷正式出版,马上引起巨大的反响,成了明末从事数学工作的人的一部必读书,对发展我国的近代数学起了很大的作用。后来,徐光启虽然没有能够再和利玛窦一起译出《几何原本》的后九卷,但他又陆续写了许多其他的科学著作。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北方后金叛乱军队袭击边关,经人介绍推荐,明廷召徐光启于病中。至天启三年(1621)的三年多时间里,徐光启从事选兵、练兵的工作。魏忠贤阉党擅权时,为笼络人心,曾拟委任徐光启为礼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协理詹事府事的官职,但徐光启不肯就任,引起阉党不满,被弹劾,回到上海居住。崇祯帝即位,阉党事败,徐光启官复原职。崇祯二年,他又升为礼部左侍郎,三年升礼部尚书。

这期间,徐光启对垦荒、练兵、盐政等方面都多所建白,但其主要精力则是用于修改历法。崇祯六年(1633年),徐光启逝世,终年72岁,谥文定,墓地现存于上海徐家汇光启公园。

b942d6ef293582d76661cf3e3c84b586.jpg

徐光启一生在天文、数学、农业、军事等方都取得了较高的科学成就。

徐光启在天文学上的成就主要是主持历法的修订和《崇祯历书》的编译和为改革历法所写的各种疏奏之中。由于中国古代数学历来以实际计算见长,重视和历法编制之间的关系,因此中国古代历法准确的程度是比较高的。

但是到了明末,却明显地呈现出落后的状态。明代施行的《大统历》,实际上就是元代《授时历》的继续,日久天长,已严重不准。徐光启上奏朝廷,获准修订历法,编译一本新的历法《崇祯历书》。

他会通当时的中西历法,自崇祯四年(1631年)起直至十一年(1638年),历时8年才完成《崇祯历书》的编译。全书46种,l37卷,徐光启负责了《崇祯历书》全书的总编工作。在编译过程中,他“释义演文,讲究润色,校勘试验”,“手订及半”,对全书的成功编译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在历书中,徐光启介绍了古代托勒密旧地心说和以当代第谷的新地心说为代表的欧洲天文知识,引进了圆形地球的概念,明晰地介绍了地球经度和纬度的概念。

他根据第谷星表和中国传统星表,提供了第一个全天性星图,成为清代星表的基础。在计算方法上,徐光启引进了球面和平面三角学的准确公式,并首先作了视差、蒙气差和时差的订正。

学过数学的人,都知道它有一门分科叫作“几何学”,然而却不一定知道“几何”这个名称是怎么来的。“几何”一词,就是徐光启创立的。徐光启在数学方面的最大贡献,在于翻译了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著名数学著作《几何原本》,这是他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共同翻译的。

《几何原本》由公理、公设出发给出一整套定理体系的叙述方法,和中国古代数学著作的叙述方法相去甚远。徐光启作为首先接触到这一严密逻辑体系的人,却能对这本书提出较明确的认识。他说:“此书有四不必:不必疑、不必揣、不必试、不必改;有四不可得:欲脱之不可得,欲驳之不可得,欲减之不可得,欲前后更置之不可得。”《几何原本》徐光启前后一共译出了6卷,译出之后曾经刊印发行。然而《几何原本》在明朝时并没用得到重视,到了清朝,统治者对此书也并不关注,康熙大帝虽然重视西学,但是很可惜《几何原本》这样重要的著作还是没有继续翻译。

直到20世纪初,中国废科举、兴学校,以《几何原本》为主要内容的初等几何学方才成为中等学校必修科目。

徐光启出身农家,一生对农事极为关心,曾亲自进行各种农业技术实验。他提出了不少很有价值的农学思想,并编写了《农政全书》《甘薯疏》《农遗杂疏》《农书草稿》等农学著作。其中,《农政全书》又堪称代表。《农政全书》共分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蚕桑广类、种植、收养、制造、荒政12大门类,60卷,70余万言,书中以大部分篇幅分类引录了古代的有关农事的文献和明朝当时的文献,其中徐光启自己撰写的文字大约有6万字。

在《农政全书》中,徐光启提出用垦荒和开发水利的方法来发展北方的农业生产,解决垦荒、水利、移民等问题,同时他还讲述了东南地区的水利、淤淀和湖垦,对棉花在东南地区的种植、推广进行了不少研究。他倡导备荒、救荒的荒政,提出了“预弭为上,有备为中,赈济为下”的以预防为主的农业方针。

徐光启破除了中国古代农学中的“唯风土论”思想,以大量的实例说明通过试验可以使过去被判为不适宜的作物得到推广种植,指出了棉、豆、油菜、甘薯等作物旱作技术的改进意见,特别是对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棉田耕作管理技术,提出了“精拣核(选种)、早下种、深根短干、稀稞肥壅”的14字诀。

3160ebbafe6e296ed20b0ebc3849a664.jpg

他还总结了蝗虫虫灾的发生规律和治蝗的方法。《农政全书》是“杂采众家”又“兼出独见”的著作。在当时评价甚高,徐光启的农学思想推进了明朝农业的发展起,对后世的农业生产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徐光启对于军事也有独到的研究和卓越的见解。他一贯重视军事科学技术的研究,主张以农业为富国之本,以正兵为强国之道。他提出了“设险阻、整车马、备器械、造将帅、练戎卒、严节制、信赏罚”的军事思想,尤其注重对士兵的选练,为此提出了“选需实选,练需实练”的主张。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开始,徐光启受命在通州、昌平等地督练新军。在此期间他撰写了《选练百字诀》《选练条格》《练艺条格》《束伍条格》《形名条格》(列阵方法)《火攻要略》《制火药法》等军事著作。这些“条格”,实际上乃是徐光启撰写的各种条令和法典,也是我国近代较早的一批条令和法典。

徐光启还非常关心武器的制造,对火器在实践中的运用,对火器与城市防御,火器与攻城,火器与步、骑兵种的配合等各个方面部有所探求。徐光启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军事技术史上第一个提出火炮在战争中应用理论的人。

徐光启是第一个把欧洲先进的科学知识,特别是天文学知识和数学知识介绍到中国的人,是中国近代科学的先驱者,在中国和世界科学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后世的人们,为了纪念徐光启在科学上的卓越贡献,就把他的家乡法华汇改名为徐家汇。

名人名言

一物不知,儒者之耻。

以天下为己任。为文钩深抉奇,意义自畅,文宜得气之先,造理之极,方足炳辉千古。

算术之学特废于近代数百年间耳。废之缘有二。其一为名理之儒士苴天下实事;其二为妖妄之术谬言数有神理,能知往藏来,靡所不效。

卒于神者无一效,而实者亡一存,往昔圣人研以制世利用之大法,曾不能得之士大夫间,而术业政事,尽逊于古初远矣。

标签: 徐光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