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工作态度怎么样 列宁是如何听取群众呼声的?

文二2018-11-07

列宁不愧为人民的伟大领袖。他的伟大,在于善于把握历史的潮流和时代的脉搏,认真地倾听人民的呼声,勇于面对现实,随时根据实践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意愿,修正自己的思想和主张。而不是把自己看作是“书仙”,是“完人”。带着这些问题他到人民群众中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答案。

列宁作为人民委员会的主席,接待来访工作占有很大的位置。十月革命初期,凡是到克里姆林宫去会见列宁的人,都要通过很多岗哨,访问者说不定在什么地方就会受到阻留。

列宁工作态度怎么样 列宁是如何听取群众呼声的?

列宁了解到这个情况后,明确要求卫戍司令:“对来访者如果有秘书处放行的指示,可以不必浪费多余的时间。”如来访者没有按时到来,列宁总要派人去查询,看看是来访者不熟悉路,还是被某一岗哨阻留了。

阿尔伯特·里斯·威廉斯是一位美国进步的政论家和新闻工作者,他1917年夏到俄国,目击了十月革命,并亲身参加了攻打冬宫的战斗。有一次,他在莫斯科被邀请去见列宁。那天,威廉斯和许多人都在会客室里等候接见。可是,等了好长时间还不见招呼。他感到奇怪,因为,列宁总是非常遵守时间,这次“例外”是什么原因呢?一定是某一件特别的大事,某一特别重要的人物耽误了列宁同志。10分钟,20分钟,一个半小时过去了,人们还在等待着,猜测着……

门终于开了,所有在场的人大吃一惊。从房间里走出一个人来,他既不是外交家,更不是什么高级官员,而是一个平平常常的、穿着短羊皮袄和草鞋的农民。

“请原谅我,”当威廉斯走进列宁的房间时,列宁说:“这是唐波夫省的一位农民。我想听听他对电气化、集体化和对偿付沙皇借款的想法。是那样有趣,那样动人,我完全把时间忘记了。”

像这样的农民,当时在苏维埃俄国是可以见到千千万万的。威廉斯对这件事感触极深,他在一篇题为《世界上最大的接待室》的文章中写道:

各式各样的人都成了列宁了解情况的来源。他把千万件收集来的事实慎重权衡、考虑和分析。这就使他比敌人高明,帮助他辩胜敌人、战胜敌人,无论是列宁格勒的翻砂工、伏尔加河畔的装卸工人,还是莫斯科的扫地女工,凡他们所想到的,所感觉到的,对列宁来说,都不是什么秘密。他经常同他们直接谈话。

列宁日理万机,公务活动很多,还时常利用星期天到农村去了解民情。但这些行动从不兴师动众,而是像普通人一样。在农村,除了草棚之外,他不愿意在任何阔气的地方住宿。每当好客的主人想为“客人”安置“方便”的睡铺时,列宁总是笑着说:“什么铺也不要!我就在干草上睡觉,要是铺上东西,那就没有这样的风味了,而且也不会有这样舒服。”他总是拿自己的大衣,或是毛毯,盖着睡觉。早上起来,走到井边或河边去洗脸。

1921年的一个星期日,列宁来到波克村。他一下汽车,就遇上了几个农民,其中有一个当过人民代表,见过列宁。他一说这是列宁同志,农民们就呼啦一下把列宁围住了。

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对大伙儿说;“这就是我们伟大国家的领导者列宁,就把咱们的困苦说给他吧!”于是,大家七嘴八舌讲了起来。农民们告诉列宁:波克村的苏维埃领导人,假借执行粮食税的法令,几乎把农民的粮食和种子都夺去了。

列宁工作态度怎么样 列宁是如何听取群众呼声的?

列宁意识到:有坏人在作怪,妄想以此引起农民对政府和党的不满。他让农民们把这些情况,不遗漏一个事实、一个人名地写下来交给他。后来,列宁把农民写来的情况转给非常委员会去办理。不出所料,这个村被富农和危害分子统治了。非常委员会及时纠正了这一事态的发展,把这个村的领导权夺了回来。

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千千万万的郊区农民涌进了莫斯科,由于他们长期受沙皇的压迫,他们怀着对沙皇的刻骨仇恨,对沙皇住过的房子,他们也要坚决烧掉。

列宁知道这件事之后,他认为:如果事态继续发展,将对革命成果造成很大损失。他立刻作出指示:要向农民们进行大量的宣传,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但是,工作队员们一次宣传,两次讲解,三次解释,农民们根本听不进去队员们的解释,态度仍然很坚决。最后,列宁决定亲自给农民们说话。

他首先告诉农民们:“房子可以烧,但在烧房子之前,能不能让我先讲几句话?”

农民们回答:“当然可以。”

列宁又问:“你们能否告诉我,沙皇住过的房子是谁建造的呢?”

农民们答道:“当然是我们建造的。”

列宁接着问:“我们建造的房子。现在,我们把自己的财富从沙皇手里夺回来了,把这些房子让我们自己的代表们住好不好呀?”

农民们回答:“好!”

列宁最后问道:“那么,沙皇住过的房子,我们还要不要烧掉呢?”

农民们被列宁说得口服心服,房子肯定是不能烧的。

一场烧房子的风波,就这样让列宁轻而易举地平息了。

列宁夜以继日,亲自拆阅群众来信,以了解民情,民意;他热情接待来访的工人、农民和基层干部,倾听群众的呼声和愿望;他深入农村进行社会调查,与农民促膝谈心,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他还亲自召开了非党农民代表会议,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一天,列宁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约见了来自列宁省弗明基村的一位老农。列宁给老农端上一杯茶,微笑着说:“你叫伊·阿·切库诺夫,是吗?听说你跑了很多地方,了解了很多情况,说给我听听好吗?”

列宁的亲切、热情打消了切库诺夫的紧张拘谨,他打开了话匣子:“现在庄稼人很苦,连基本口粮都没有,山区有些姑娘连衣服都没有得穿,只能等晚上天黑后才能出门到井边打水洗东西。”

“依你看,现在农村的主要问题出在哪里呢?”列宁关切地问。

“我看,主要问题就是庄稼汉失去了干活的兴趣。农民种田,不知道秋天要被他们拿走多少粮食。打得多,国家拿走得也多,干好干坏都一样。反正都拿走了。谁还有心干活?政府要调整政策,想办法唤起大家干活的兴趣。”

列宁工作态度怎么样 列宁是如何听取群众呼声的?

列宁很感兴趣,接着问:“有什么办法能唤起大家干活的兴趣呢?”

切库诺夫答道:“为什么不采用我们庄稼人早已习惯而且认为是最公平合理的办法呢?我说的就是按农田数量,规定固定的上缴税收数,而且要事先公布,不要随便改变。”

列宁忙问:“你是说要政府制定一个征税的标准吗?”

“对啊,庄稼人按规定交税后,剩余下来的产品要允许自己支配。”切库诺夫说。

老农的一番话,令列宁茅塞顿开,由此,进一步考虑农村经济政策的新思路。他对切库诺夫评价很高,当即写信推荐他到共和国农业人民委员部工作,并建议再吸收几个经验丰富,在群众中有威信的老农民,到农业部工作。列宁此后还多次约见切库诺夫,谈论农村社会和经济问题。

在倾听农民意见的同时,列宁还十分关注理论界对农业政策问题的讨论。在博采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列宁调整了经济政策。从1922年下半年开始,在新经济政策启动下,俄国国民经济开始全面好转,全国粮食和农产品的产量迅速增加,工业生产全面恢复并稳步上升。

1921年起,列宁接见了多批国外经济代表团。他在同第一个接受租让企业的美国代表阿尔曼德·哈默说:“我们邀请美国人到我们俄国来,是为了请他们教给我们生产方法,把我们的工业提高到应有的高度。对这样的援助,我们愿意付出代价,答应美国资本家绝对不受侵犯,保证它在一定时期内能从它承租的工商企业中赚到钱……”

标签: 列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