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真相:潘美真的不是奸臣

文二2018-11-09

潘美真的不是奸臣潘美简介潘美是好是坏

“潘人美”是杨家将传说中的重要人物,原形是宋朝大将潘美。在戏曲小说中,杨业之死完全归因于潘人美,他被描绘成了依仗权势欺上压下、通敌卖国、迫害杨家将的大奸贼。

潘美的悲剧始于元代杂剧《昊天塔孟良盗骨》;到了明代,潘美奸臣形象升级,他不仅陷害杨家,还是勾结辽国的奸细,被丑化得面目全非。这种模式一直延续至今。

其实这是一个天大的冤案,与真实的历史相去甚远。

潘美于淳化二年(991年)六月死于太原,寇准在咸平五年(1002年)才任开封府尹,明代小说《杨家府演义》却让潘美死于开封府尹寇准的刀下,根本是八杆子打不着的事。人们常说“野史杀人”,杨家将小说把潘美推向了万劫不复的境地,很多人把他当成了北宋的第一号奸臣。

历史的真相:潘美真的不是奸臣

历史上的潘美是深得信任的两朝重臣,战功卓著的北宋名将。他一生戎马倥偬,不仅勇猛善战,而且相当自律,基本上没有劣迹。故事中有关潘人美的演绎,即使不完全是空穴来风,也算得上捕风捉影、牵强附会、夸大其词,堪称“戏说”。

《宋史》对潘美给予了很高评价,将他与大将曹彬相提并论。他们有很多相同之处,但个性又有不同。“二人皆谥武惠,皆与配飨,两家子孙,皆能树立,享富贵。而光献、章怀皆称贤后,非偶然也。”

潘美与曹彬两人各有特点。曹彬宅心仁厚,平日里即使是只虫鸟都不忍心伤害。出使吴越,按惯例有许多个人的私下所得,但他一分不留全部上交。他统兵征伐军纪严明,秋毫无犯,不滥杀一人,深受众人爱戴。众人赞美他仁恕清慎,守法度,能保功名,是北宋第一良将。

潘美与太祖的交情深,为太祖信任和倚重。有几件事很能说明问题:其一,“太祖、太宗时,诸节度使皆解兵柄,独潘美不解”。其二,“太祖无事时,常召潘美辈禁中议政,或与之纵饮,至令宫女解衣,无复君臣之礼”。其三,雍熙二年(985年),宋太宗的儿子赵恒,即后来的宋真宗,娶了潘美的女儿为妻,两人结成了儿女亲家。

由于北宋建国的方式特殊,赵匡胤从孤儿寡母手中夺权,宋太宗又是超越常规的以弟继兄,他们忧虑皇位不稳,对武将一直缺乏足够的信任,遇事严加防范。宋太祖杯酒释兵权之后,许多开国大将都被解除了兵权。潘美能够不受影响,仍然手握兵权,并且与皇帝的关系越来越铁,这一方面说明皇帝对他的信任,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老于世故,能够赢得皇帝的信任。

潘美字“仲询”,名“人”,是宋太祖、宋太宗时的两朝元老。北宋开国初期的重要征战,除西蜀之战外,都有潘美的智慧与血汗。其威名在平岭南、定江南、征太原、镇北门等一系列急难险重任务中表露无遗。

史书记载,潘美长相俊美倜傥,很有才干和志向。他成长于五代十国的后汉,在时局动荡之际,他不甘于平凡与平庸,曾对一个叫王密的老乡吐露过自己的内心想法。他认为乱臣当道导致国家混乱,后汉灭亡为时不远,生于改朝换代之时,大丈夫就当立功名、取富贵,若碌碌无为终其一生,令人蒙羞,也必将留下很多遗憾。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潘美结识了后来称帝的周世宗。周世宗当时为开封府尹,潘美在其手下听差。周世宗即位后,潘美当上了供奉官,这是一个从九品的官职,级别不高,相当于现今的连排级干部。级别虽低,却为潘美提供了展示才干的机会和舞台。在高平之战中,他显示了不凡的军事才能,被破格提拔为从七品的西上阁门副使,一跃成为中级军官。后来潘美被派往陕州,出任监军,因为完成任务出色,又被提升为从五品的引进使。按宋时官制,从五品就已经是高级军官了。在长年征战中,他积累了不少作战经验,周世宗准备向陇、蜀进军的时候,交给他一项重要任务,命令他屯兵永兴,稳定西部边事。

潘美在后周时与赵匡胤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赵匡胤对他很是信任,经常委以重任。赵匡胤在黄袍加身受禅之后,为了将称帝立国之事诏告天下,首选潘美前去向执政通报。所谓执政,指的是主持政务的人,一般来说,副宰相“参知政事”与枢密院管军事的首脑称为“执政”,宰相和执政合称为“宰执”。当时的陕西主帅袁彦,凶悍能干,拥有重兵,是宋太祖的心头之患。为防发生意外变故,宋太祖派潘美监其军相机行事。潘美单骑进见袁彦,向袁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太祖即位是天命所归,才智之士应该认清形势,顺应天命,共保明主。袁彦为之所动,主动向太祖朝拜。

历史的真相:潘美真的不是奸臣

太祖对此非常满意,大力称赞潘美。用今天的时尚语言来说,宋太祖盛赞他不杀袁彦而使之来归,是创造性地完成了肩负的任务,非常符合自己的意愿。英俊的潘美单骑收骁雄,其智勇可见非同一般。这很像杨家将故事中杨六郎独闯山寨收服岳胜的故事,杨六郎的英雄形象也有潘美的缩影在里面吧。只不过杨六郎的故事是虚构,潘美的事迹是史实。《三国演义》为了塑造英雄形象经常移花接木,杨家将故事显然也精于此道。

宋太祖称帝后,急于平定天下,采取了先南后北的策略。潘美在军中所立战功举不胜举,职务也一路飙升。南方基本平定之后,宋朝统一的目标指向北方。潘美被任命为宣徽北院使。太平兴国初(976年)改任南院使。978年,加开府仪同三司。(“开府仪同三司”是个很复杂也很有趣的官名。“开府”意为“建公府”,可以自选僚属,这是一种身份、地位和权力的象征。“仪同三司”的意思是虽然不属三司之列,但却享受同样的待遇。按今天的逻辑,即为超编制享受待遇,是非同一般的赏赐。“三司”又称“三公”,指的是司徒、司寇、司空,因这三种官名都有“司”,故称三司。“开府仪同三司”在明时被废,不复存在。)

此时的潘美位高权重,已是宋朝的顶级大将了。接下来发生的战事开始与杨业有关,潘美也因此背负了一世骂名。979年,北宋进攻太原,潘美为北路都招讨,当时杨业为太原主将。十年之前,宋军曾攻打过太原,但无功而返。此次出战,潘美分兵进击一举拿下了并州,继而进逼范阳。

《宋史》记载,宋军在太原之战中以少击众,杨业兵败后躲在壕沟里,靠城上垂下的绳索逃生,十分狼狈。此战胜利后,潘美知幽州行府事。班师回朝以后,又被任命为三交都部署,屯兵守卫边防。也就是在这一战,宋军收服了杨业。后来杨业被任命为三交驻泊兵马部署,成为潘美的部属。

北汉既已拿下,宋军的下一个目标瞄上了辽国。但因为仓促出战,宋军大败,不得已转为守势。三交西北三百里处有一个叫固军的地方,地势非常险要,是防御辽国的咽喉重地。潘美经过周密计划,派兵奇袭得手。宋军以固军为屏障,积粮屯兵加强防务,北部边防从此比较平静。

有一次潘美到代州巡查,遇到了上万辽兵的突然袭击,潘美临危不惧,当众折箭而誓,率领宋军奋起反击,大获全胜。他由此被封为代国公。太平兴国八年(983年),又改封忠武军节度,加封韩国公。

雍熙三年(986年),太宗分三路北伐,展开了第二次征辽大战。辽与南方诸国不同,军力更强,宋军不能取胜。杨业战死在沙场,由此引发了一场兵败责任之争。杨业之死到底是谁的过错?

在有关潘美的记载里也提到了此次北伐失利,不过只是作为其众多战事中的一件而已。即便是败仗,也记录了他在此次征战中,率领西路军攻克了寰、朔、云、应等州。对于败因只是轻描淡写地提了一句:“诏内徙其民。会辽兵奄至,战于陈家谷口,不利,骁将杨业死之。”

其实,对于三位当事人王、刘、潘所犯的错误,宋太宗在诏书中讲得非常明白。《宋史》对杨业给予了高度评价,对其冤情是这样描述的:

执干戈而卫社稷,闻鼓鼙而思将帅。尽力死敌,立节迈伦。群帅败约,援兵不前。独以孤军,陷于沙漠,劲果飙厉,有死不回。

历史的真相:潘美真的不是奸臣

给潘美的定性是:

俾总援兵,经涂非赊,精甲甚众,不能申明斥堠,谨设堤防,陷此生民,失吾骁将。据其显咎,合正刑书。

这段记述可谓一针见血。陈家谷口一役,在杨业需要救援之时,潘美统领的大军,相隔并非遥远,兵员装备又很充足,但他没有做出正确的判断,更没有采取有效的措施,导致“陷此生民,失吾骁将”的悲剧发生。潘美的错误很明显,应该依法受到处罚。

诏书对王侁、刘文裕的评判最为严厉:

昨出师徒,俾其监护,固合明宣纪律,动协机宜。而乃堕挠军谋,窘辱将领,无公忠之节,有狠戾之愆。违众任情,彼前我却,失吾骁将,陷此生民。合塞群情,抵于严宪。

王侁和刘文裕被委以监军的重任,他们理应在合理的范围之内,督促部队严守纪律,鼓舞激励官兵士气,但是他们却越权越位,干涉阻挠军事谋划,羞辱逼迫军事将领,刚愎自用,一意孤行。战斗打响之后,让杨业冲锋在前,自己先行退却,所作所为堪称“无公忠之节,有狠戾之愆”。

应该说,宋太宗对此事的认定和评判是客观公正的,王侁是这次兵败的祸首。有人分析认为,王侁有通敌的嫌疑,理由是,在此战之前的太平兴国初年(975年),契丹来使多为王侁接待,一年中往来数次,王侁返奏皇上所言多为好话。

这种观点很可能影响了宋太宗,一年以后,潘美又重新受到重用,刘文裕也被召回京都,“上知业之陷由,召文裕还”,只有王侁维持原判。从此,王侁是陷害杨业的主犯成为官方的基调,国史、实录无不受此影响。

不管基本事实如何,有关杨业之死和他与杨业的关系成了潘美一生最大的污点,这一污点后来被不断放大与演绎,潘美的形象离真实越来越远。此一役,潘美受到了处罚,有人说被降了三级,其实并不准确,他只是被削去了三个官职,因为他本身就身兼数职,这种处罚不能说轻也不能说重。第二年之后,潘美又开始逐步受重用,一度升为同平章事,相当于宰相。几个月后潘美去世,享年67岁。死后赠中书令,封号为武惠。咸平二年,配飨太宗庙庭。这是非常高的礼遇,死后能进太宗庙廷比现在进八宝山还难。

潘美的一生算得上善始善终,因果圆满。史书上记载,他身为朝廷重臣,对自己的子女要求极为严格。潘美共有五子一女,潘惟德官至宫苑使,潘惟固为西上阁门使,惟正为西京作坊使,惟清为崇仪使,惟熙娶秦王女,当上了平州刺史。

小说戏曲经常痛斥潘人美倚仗自己是皇帝的老丈人而为非作歹,这绝对是冤枉了他。历史上的潘美确实是国丈,潘美既是英俊美男,估计女儿也是有姿色的。只不过,他是宋真宗的国丈而非宋太宗的国丈。故事传说将他编排为宋太宗的岳父,实在是有移花接木之嫌。

潘美的女儿,确实嫁给了韩王恒,也就是后来的宋真宗。不过,潘小姐嫁给真宗的时候,他连太子都不是,而且正痴迷于花鼓女刘氏。潘小姐在真宗还没被立为太子之前就去世了,只活到22岁,她的婚姻一定是不够幸福的,因为丈夫宠爱的是别人。

所谓的章怀皇后只是咸平年间的追封,那时潘美也已去世了十几年。所以,称潘美仗着女儿有几分姿色就如何如何,实在是无关历史的自说自话。文艺上的演绎与夸张,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民众情绪,人们在论及潘美时,往往被传说驱动,看不到历史上真正的潘美。潘美还有一个从子叫惟吉,官至天雄军驻泊都监。他虽然有潘美这个靠山,但为人处事礼法有度,自我要求比较严格,宋人对他评价很高,称其“勤敏”。

历史的真相:潘美真的不是奸臣

戏曲故事中所谓的潘家人不学无术、违法乱纪都是没影的事,他的子女中并无潘龙、潘虎等人,至于刘兰芳评书所说的杨七郎力劈潘豹,潘美身为国丈还里通外国,实在是有悖常理,完全是子虚乌有。由于塑造英雄的需要,潘美的故事不断向负面演绎。在很多事上,潘美背黑锅了,被妖魔化了。真实的潘美与卖国奸臣的形象大相径庭,相反,他一生对北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不过话又说回来,有些人,尤其是太原人痛恨潘美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故事虽然扭曲了潘美的形象,但可能也是另有原因。

标签: 潘美
最新文章